第204部分(第3/4 页)
导体制。
记,大部分都是一二三四野,加上华北野战军的司令员或者政委担任。
李作人说的是气话,听的人却没有把他的话当成为耳边风。
分管组织工作的副记,含蓄地受到了记的批评,他作为专案组的分管领导,两个月的时间未能就乔向文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意见,给省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
接二连三的群众来信、北京方面口气很重的批示,让大家倍感压力。
对于临江的未来,他们悄悄做了若干种考虑。
但是,再周全的准备,也总会出现意外。
就像乔向文工作好好的,突然被离职调查。
省委记那天上班好好的,在主持一个全省基层干部座谈会时,发表谈话时心情也好好的,秘进来,悄悄和他说了一句。
他脸色一变,和主持会议的副记耳语了一句什么,匆匆回到办公室,接起了那个代表级别和机密等级的红色电话。
这种电话,一个省,就一部。
有时候,它是权力的象征。
有时候,它又成为一种压力,让人窒息的压力。
有一种电话,说的人越客气,听的人越心惊。
言辞越短,涵义越深。
记接的电话,正是属于这一种。
阅读最新最全的()
第三九五章独特的证明
第三九五章独特的证明
第三九五章独特的证明
省委书记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一个人在走廊里沉思了许久。
之后,喊过秘书,交代了两件事,让他急办:
第一,下午一点召开乔向文专案组会议,听取汇报;
第二,下午三点召开临时常委会;
第三,通知临江市军管会李作人主任,明天上午召开军管会干部会议,扩大到县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省领导要参加。
秘书愕然。
但很快通知了下去。
次日上午,九点。
临江军管会扩大会议准时开始。
李主任和顾清明对这个会议都没有底。
但有一点,两人的看法倒是一致的,那就是省领导前来,一定与即将召开的党代会有关系。
只有涉及到重大人事,省委领导才有可能亲自前来。
李作人今天穿的是军装,这让与会者颇有点意外。
连日来,他的一个师先期开拔,副军长带着司令部人员已经出发,根据军委要求,东北边防任务吃紧,这个月底,军部必须完成搬家,这也就意味着,他这个一军之长,近日之内将要带着他的部队,离开他们亲手打下的临江,去执行更为艰巨的战斗任务。
今天,很有可能是他在军管会最后一次主持会议!
坐在他旁边的顾清明,一身灰色的中山装,神情也不是很放松。他昨晚与省里的熟人通话,但是对于临时常委会的内容对方竟然守口如瓶,只岔开话题聊了一下其他,这让连日来极为自信的他,心情有了些忐忑。
一百多人的会议,开得有些沉闷,组织部长就筹备情况、代表结构简单做了陈述,统战部的负责人就特邀党外人士的情况作了汇报。
根据省委组织部部署,本次党代会应有名额300名,其中各级党员干部100名,经济、科技、政法、交通、文化、卫生、体育等各方面生产和工作一线的党员100名,农村代表50名,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有贡献的专家学者、英模人物30名,解放军和公安军代表代表20名。
李作人一边听着,一边看着手表。
自从与省领导最后一次就乔向文一事谈话后,他再未到省城去过,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了部队上,几万人的大转移,交通、武器、后勤、营房,问题多多,虽然上级表示驻扎地政府已经为他们提供了不错的条件,随时可以入住,但是,部队内部的动员、思想工作,那是必须要做的。
突然,会场的门被推开了。
一行人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人竟然是省委书记本人。
预先电话通知,只说是省委领导,他估计也就是副书记到会讲话,绝没想到一把手亲自到场。
他急忙迎上前去,顾清明跟在他身后,两个人带头鼓掌。
与书记并肩走着的另外一个人他却不熟悉,可是再往后一看,两名穿军装的干部,把他给乐坏了。
就在这转眼间,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