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2/4 页)
临江民主党派的知名人士、民族资本家还有一些普通群众。
这些人或者是乔向文的部下,或者是工作对象。
他们不相信,那个出生入死、战功赫赫、让群众感到温暖、让敌人感到恐惧的正直无私的人,会是所谓的特务、叛徒!
这些情况,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高关注。
批示不少,但都要求慎重对待,要抱着对革命干部高负责的态查清真相。举报内容如果真实,要严查不待,如果属于栽赃陷害,要坚决纠正,还人清白。
专案组感到了其中的分量。
省委内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
开始接到举报信时,省委主要领导并没有过于在意,对于乔向文,大家还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信任的。
事件急转直下,来自于公安部领导的一个批示,公安厅长专门向记们作了汇报。
解放之初,几个城市的公安局长因为进城以后,经不起诱惑,最终包庇敌特,犯下罪行,所以公安部领导对于乔向文的这封举报性十分重视,并专门指派部政治保卫局的一名副局长前来查处。
在这种情况下,省委主要领导本着查清事实、弄清真相的想法,让乔向文暂停工作,配合调查。
然而,在那个特务横行、阶级斗争之弦绷得很紧的当下,公安部那名局长的到来,很快让省委领导的想法落了空:
暂停工作变为了隔离审查;
查清真相变为了交代问题;
加上个别人的趁机捣鼓,乔向文的问题一拖再拖,转眼间已经两个月。
一封举报信,惹了那么大的乱子,这是省委主要领导一点都没有想到的,在看到有关领导批示之后,他专门听取公安厅同志汇报,心情变得更加沉重。
一名军队的高级干部,长期从事秘密战线的工作,就因为一封举报信,受到了如此的待遇,两个月折腾下来,还是没有一条过得硬的证据,证明他有任何历史问题。
进退两难。
专案组举步维艰。
一封来历不明的举报信,一根紧张的反特弦,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一帮无限拔高的执行者。
最终带来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目前看来,仓促之间的这个决定,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给刚解放的临江政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眼下这种情况已经是省委主要领导无法掌握的。专案组是公安部的副局长坐镇,调查的是四野著名的红色特工、高级干部,而这名同志,正是临江社会治安的主要领导者,领江经济版图的主要设计者。
临江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届时将选举出全新的市委班子。
这种情势,与其说考验着百业待兴的临江,还不如说,考验的是省委的执政智慧。
李作人多次来找记,强烈要求尽快结束调查,恢复乔向文的工作,在关于新的市委记人选征求他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只推荐了乔向文,对于顾清明,他不愿意做出评价。
顾清明呢,最近也跑来省城很多次,利用汇报党代会筹备工作的机会,向记们表达了他管理好临江的决心和信心。
连日来,省委记和两名副记几次碰头,就临江未来格局、市委班子,尤其是乔向文的问题交换意见。
骑虎难下,是最让人头疼的。
不调查清楚,对上级不好交代,对一个党的干部不负责任,但要彻底调查,目前又处于查无实据的尴尬境地。
李作人的归建命令上级军政委员会已经下达,他本来一撂挑子带着部队就要走。省里考虑目前临江的变局,通过军区反复商量,他总算暂时继续留在那里。
但他摔下了一句话:
不给乔向文一个交代,就是打击军队干部,就是不信任四野的人,走着瞧!
四野一百多万正规军,正在两广地区收拾国民党的最后残留。打完白崇禧打薛岳,打完大陆打海南岛,打完正规军再剿匪。
从东北一路打过来,现在101从东北王变成了中南王。罗政委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长、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解放初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在省委和中央之间,设置了一个大型管理机构——局,东北局,西北局,西南局,华东局、中南局。
省委的重要事项,首先必须经过所在上级局同意,组织上服从局的领导。
这个局,其实就是以前的几个野战军,实行军地合一的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