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4 页)
两人好好歇了一晚,第二日,唐溟牵着唐甜坐船再到小蓬莱,来到与杏花坞遥遥相对的小山,穿过杏林,见到一座小而清净的尼庵。
他告诉唐甜,小蓬莱最有名的,便是这清修之处。
当年占家有一位先祖至孝,他母亲虔诚向佛,一夜梦见岛上佛光大放,醒来后说起,先祖便在所梦之处盖了这座寺院供奉佛祖,将这小蓬莱除了杏花坞之外的地方作为公家之地,凡礼佛之人皆可到此参拜静修。
听说先帝的乳母便在此地度过余生。许多高官贵人的亲眷,在赴普陀山许愿还愿之后也多会到这里来小住,静思与祈福。
唐甜不知唐溟为什么选了来这里。
他们一路游船欣赏风光,比这儿美的数不胜数,何况来这儿为了显示虔敬,不能乘画舫,只有素蓬乌漆的游船可坐。
他们游苏州时,她对河上华彩绮丽的画舫很是艳羡,唐溟一向不爱这些重色花哨之物,还是让唐大去买了一条画舫,沿着苏杭一路到了小蓬莱,这才换船。
难道唐溟也有礼佛之心,或是要祈求什么心愿?
等她看到一位静静坐在茂林修竹前的妇人,全然明白了,生生停下脚步,抿紧了嘴。
那位穿着霜花刻丝褙子的妇人体态有些臃肿,听到动静转过头来,面上带着些许的紧张与忐忑,还有惊喜。
她头上绾了一个圆髻,簪一根福寿金簪,微有些富态,那柳眉杏眼,秀鼻樱唇,想见得出年轻时的美貌。一见着唐甜,眼眶一红,泪便决堤而出,妇人拿手帕抹了抹,似要上前,看唐甜冷然的神情,又讪讪顿住了,求助似的看向唐溟。
唐溟看看母女二人,眉眼虽相似,一个眼神哀婉无助,一个绷着脸透着倔强,不由叹了叹气。
握紧唐甜欲挣脱的手,唐溟低声劝道:“你娘身子不便,却一心想见一见你。”
唐甜微一怔。妇人见她看向自己的身子,露出几分羞惭之色,不由以手遮着腹部。
唐甜目光更是一冷,将唐溟手一甩便要走。
“甜儿!”唐溟忙拦着她。他没想到唐甜多年未见她娘,还是如此耿耿于怀。原先还想着唐甜多少有几分牵念,有些后
66、 杏子林 。。。
悔没有提前说一声。
“我不想见到她!她不是一心盼着我爹死么?一心嫁给自己相好的么?现在都如愿了,找我做什么!”唐甜一边嚷一边挣扎。
“甜儿!”唐溟见她说出这么不知轻重的话,厉声喝止,然而看她眼眶儿也红了,眼泪扑簌簌下来,登时又心软,缓了声道,“你娘也是不得已,你爹的遗言你忘了?你小时候不懂事,如今怎么还不能体谅呢?”
说话时,就听见那边一声轻叹,妇人似乎支撑不住,软软歪在铺了毡子的木椅上。
唐溟忙过去替她诊脉,只是心绪波动影响,却无大碍,他宽慰了几句,要找人来。
妇人强笑着摇摇头,答道:“妾身让丫鬟都避开了……无妨。十四爷,妾身只是想……想和甜姐儿说说话,这些年……”她面上又是愧疚又是怜惜,又哽咽起来。
唐溟见那唐甜倒也没有跑掉,只是冷冷站在原处却不过来,微微宽了些心,至少她对她娘也不是全然无心的。
想了想,便沉了脸过去,低声道:“你娘身体虚弱,你也是知道的。方才险些动了胎气!”
唐溟极少板着脸和她说话,唐甜不由再看他两眼,撅了嘴。
“甜儿,你娘特意到此来,就是为了见你。她听说你将出阁,却不能来陪你,一直自责,才央求我要见你。”唐溟和缓道,“你以前有些任性,如今却不一样了,自然懂得将心比心。我未和你先说一声,也是想给你几分惊喜。”
唐甜沉默。
她不是不知道一个弱女子没了依靠日子艰难。
只是等娘改嫁之后,她才知道,那个男人与娘青梅竹马,因父母媒妁之言不得不分开。爹不在了,唐家原是主持要替她选个可靠人家,娘却暗暗和这个男人知会!
她一想到这件事就无法忍受!
她曾为了摆脱唐家,故意去找娘,娘已生了两个孩子。她当时在唐家人面前大哭,一半是假意装作不舍,一半却是为了爹而不平,还有自己心中隐隐的失落。那时她就发誓,永远也不要再见到她。
妇人远远坐着,脸色微白,眼中却满含希冀看着唐溟。
她总算还在意自己,在和别人有了两个孩子之后。
唐溟的手温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