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却都是帝国政权中的重量级人物:帝国军机 大臣启秀,帝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端郡王载漪,京城步军统领载勋,另外一位就是那位 来自五台山的〃法力〃无边的大师了。 当启秀提出邀请大和尚前来破敌时,慈禧太后郑重批准并命启秀亲自处理这件事……整个帝 国从上到下,在这一瞬间,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了一个和尚身上!除了那几个〃匿笑〃的官 员之外,在这件绝顶荒唐的事件中,最认真、最严肃的是载漪和载勋两兄弟。这两个帝国的 高级大员把〃师傅〃迎接到自己的府邸,〃咸执弟子礼〃,然后〃赠如意锦缎〃,再封〃师 傅〃为〃荡魔大国师〃。当〃师傅〃出发〃荡魔〃的时候,载家兄弟脱下了〃官衣〃,换上 了义和团农民们的打扮……〃皆裹红巾,短衣执刀以从〃……〃战斗〃的时候,他们〃身先 士卒〃……这份勇敢和献身精神在帝国中可谓多年不见了……在〃拳〃民们夹道欢呼的一瞬 间,他们也许还真感到了〃为国赴汤蹈火〃的荣光。 而更让义和团们感到放心的是,〃我们的大和尚〃不但和他们一样自称〃关圣降神附其身〃 ,〃携青龙刀一柄骑赤兔马往攻〃,更重要的是,大和尚的怀里还抱着〃《春秋》一部〃… …与其说这位大和尚靠的是〃法术〃在战斗,不如说他依仗的是中国文化在〃冲杀〃…… 这完全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因为拼武器和实力咱不行,论文化全世界哪个能比?京城百姓的 欢呼声随之震耳欲聋。这一下,教堂里那些心惊肉跳的洋人们禁不住探出头来,他们看见的 情景令他们亦真亦幻:一个披着袈裟的老头骑在一匹红马上疯疯癫癫而来,如果说这是武装 攻击,他手里提着一柄刀可以理解,可同时抱着一匣子书本是何目的?炮弹爆炸,子弹射来 ,披着袈裟的骑马老头瞬间被子弹击倒,〃坠于马下〃,伴随着大和尚进攻的嘈杂的呐喊声 突然终止。天地间一下子寂静下来,无论是进攻的还是看热闹的中国人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洋人们也许还没弄明白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陪同大和尚一起被洋人子弹打死的,还有一位义和团的大师兄,义和团的农民们拖着他们的 尸体往回跑。在夕阳残照的胡同中,看热闹的北京人紧追不舍,一个劲儿地问:〃这是怎么 了?〃义和团团员回答:〃师傅'睡了'。〃 最令人百感交集的莫过于帝国的农民们对于他们弟兄的战死的解释。一个〃睡〃字,悠远绵 长,凄凉婉约,犹如杜诗汤曲中征夫怨妇的悲怆呻吟,情伤千古,令天地欲哭无泪。 无论是帝国的农民还是帝国的军队,在与洋人们的战斗中所持的信念是坚定的:这不是人与 人的战斗,这是神与鬼的战斗。无论是教堂之战、使馆之战还是街头上的战斗,其模式几乎 相同:洋人们开枪,中国人〃作法〃。〃鬼〃有枪弹,〃神〃有法术。一方是在现实中作战 ,一方是在幻觉中作战。因此,战斗的结局便是:一方在屠杀,一方在自杀。 〃长安街奥国使馆看人凶猛,登时开快枪数百响,枪毙者数十人,良莠在内,玉石不分。〃 《石涛山人见闻录》,载《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 〃拳匪自言临阵时,密诵所传符咒能避枪炮。有诵声未绝,即中枪扑地死者。〃胡 思敬:《驴背图》,载《义和团》。 既然是〃神〃,帝国的农民们便固执地认为使用〃咒语〃便可以把洋人的枪〃闭住〃,但是 ,〃洋兵来,众骇欲奔,大师兄曰,勿伤。各授一飘,令向洋兵而舞。洋兵举枪拟之,大师 兄曰,进,则枪已闭矣。众进,枪发,无一得免者。〃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载《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 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国人对生活的看法是物质主义的。中国人是不愿意轻易失去生命的,因 为在中国人的思维里,那个被西方宗教所看好的〃幸福而美丽的天堂〃根本不存在。但是, 崇尚物质主义的中国人却并不拒绝〃远大的幻想〃……〃他们的脸色像圣徒一样闪烁着献身 的精神〃……义和团们的视死如归是确切的。但是,更确切的是,帝国的农民们根本不相信 〃神仙附体〃的自己竟然能死。即使目睹了太多的死之后,他们依旧不愿意承认〃神仙〃的 失灵。中国人对连自己都说不清的〃神〃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坚信不疑。如果坚持要解释的话 ,只有这样的理由可能是一个出路:在中国人的性格深层里,有一个民族心理的惯性,即: 可以承担牺牲,但不能接受失败,尤其是不能接受为失败而牺牲。 可是,无论是多么短暂的〃睡〃了,人还是死了,证实这一点并不需要多少现代科学知识: 帝国6月的暑天里,死尸两天后就开始腐烂了。于是,义和团们便开始寻找各种可以自圆其 说的理由来解释死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