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3/4 页)
,王爷怎可擅自出门?请王爷回府!”
“可是他说陛下驾崩于禹城……”
“闭嘴!”
老贾端一声暴吼,脖子上的青筋都几乎崩了出来,那官儿被他难得的凛凛暴怒吓得往后一退,险些滑了一跤。
贾端吼完,立即担心的转头去看太子。
包子已经怔在了座位上。
底下百官齐齐抬头,看着宝座上那七岁的小人儿。
静安王宫门传音,说陛下在禹城中箭驾崩,西梁惨败,幸得皇后归来,重整大军才得反败为胜……这这这这,这和军报上说得不符啊,军报只说禹城大胜,陛下驾
崩?天啊……
老贾端和油条儿担心的盯着包子,贾端碰碰油条儿,油条儿碰碰包子,包子却全然没有反应。
包子现在确实什么反应都没有了,他全部的精神突然陷入混乱,这几日那种奇怪的堵心感觉,沉沉的压在心口,脑子里横的竖的斜的全是乱七八糟的线条,却根本
理不清楚那是什么。
父皇……驾崩了?
真的?
……
吸一口气,包子突然跳上御座,大喝,“去!让静安王进殿!我要亲自问个清楚!”
“太子……”
“去!!”
太监被他大力喝出的声音吓得退了一退,实在没有想到那么小的孩子也能发出那么大的声音,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
老贾端眼见不可收拾,只好忠心的往包子身边靠了靠,又命令侍卫包围大仪殿。
卷二:六国卷 第九十章 相救
乾元六年三月初三,西梁郢都,静安王玉自熙挟惊天噩耗而来,一个雷霆霹雳般的消息震翻当朝,随即闯宫门,越大殿,直登御座,以巨鼎闭正殿宫门,将恰逢朝会的文武百官连同监国太子全部堵在大仪殿内,挟持太子,欲待以监国之印,号令九军,谋朝篡位。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焰城,正是秦长歌追逐白渊到了最紧要关头的时刻,屠鹰的一声大喝惊得秦长歌霍然回首,惊得属下齐齐看向秦长歌。
此时退则白渊永久逃逸,此时继续——没有人会相信一个母亲,在独子遭逢危险的时刻,会悍然不顾。
秦长歌仰首,天边星月俱隐,层云密布。
千里之外,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幼子,自己唯一剩下的亲人,正在遭受挟制,生死不知。
对面,轻舟之上,白渊微微一笑,对她做了个告别的姿势。
掌控全局,伏线千里,叱咤风云的东燕国师,继睿懿之后崛起六国名动天下的白渊,算准了她不得不回头。
秦长歌目光缓缓下移,落在笑得容华无限的白渊身上。
随即也对他一笑。
道:“追!”
屠鹰险些一个跟斗倒栽了出去,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主子说什么?主子是不是急昏了,说错了?主子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然而秦长歌已经淡淡道:“我不回去。”
对上屠鹰不可置信的眼神,以及那种“主子你别和白渊逞一时意气”的暗示,秦长歌无奈的苦笑了下,道:“我不是逞意气,不是说白渊逼我放弃我就偏不放,而是此刻回去于事无补,消息传递到这里,已经过去了几天,等我再赶回去,结局如何想必已尘埃落定,如果溶儿脱险,我何必回去?如果溶儿死去——那么我的仇人,还是白渊。”
屠鹰无言以对,忽觉心中苍凉,一个母亲,在爱子遭险的那一刻,决然选择背向而行,这需要多大的定力?
这些立于权力顶峰的绝顶之人,因身处高处目光清醒而抉择隼利,非常人能及,然而那清醒背后的隐忍和苦痛又有几人能够理解?能够做到?
是不是不如此,便不能成就绝巅之高?
是不是不经历一番鲜血淋漓的剥脱和辗转,便不能成就高于凡俗之上的强大灵魂?
屠鹰忽然庆幸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
前方,秦长歌已经命令放舟去追,突然淡淡道:“我还是愿意,最后相信他一回……”她转首,双眸在暗淡的夜色里光芒闪烁,“你回国,如果溶儿还没有脱险,想办法告诉他,找萧琛。”
轻轻叹息,她道:“就怕来不及……但望他能自己想得到……”
有没有带着十八个人,关起门来谋朝篡位的?
把皇史宬的所有史书典籍都搬出来,发动一百个人,在烟灰腾腾的故纸堆里从古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