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页)
”精神,在常人不曾注意的地
方,去考究妙理,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他讥笑那些“肤学之士”,不肯
格物穷理,反而“恃一隅之见,而概括古今六合无穷变化之事为迂怪”。(《人
傀》校点本第四册,第2975 页)抱着这种态度的人,希望在科学上做出贡献,
显然是不可能的。李时珍从认识论上得出结论说:“《尔雅》、《说文》所
载,后世未能悉知;后世所知者,古书复未尽载。可见格物无穷也。”(校
点本第四册,第2899 页)“格物穷理”的观点,符合认识发展的辩证法。人
类就是一代又一代,对于“无穷变化之事物”进行“无穷”的格物穷理,从
而把人类的科学文化一步步推进到新的发展水平。
(四)不格物理,危害极大
李时珍凭自己丰富的医药实践经验,常用许多生动事例,来阐明不格物
理对医药实践的危害。不少沉痛教训是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往往贪一时之
快,而铸成难以挽回的错误,令人触目惊心。
槟榔这种果实,南方人经常喜欢吃它。人们只知吃了它可以祛瘴,而不
知食之有害。是“狃于近利而暗于远患”。《本草纲目》写道:“夫峤南地
热,四时出汗,人多黄瘠,食之则脏器流泄。一旦病瘴,不敢发散攻下。岂
尽气候所致?槟榔亦为患,殆未思尔。又东阳卢和云:闽广人常服槟榔,云
能祛瘴。有瘴服之可也;无瘴服之,宁不损正气而有开门延寇之祸乎?”(《槟
榔子·发明》校点本第二册,第1832 页)不格物理而“狃于近利”,嗜欲佳
肴美果,无意中干了“开门延寇”的蠢事。
竹笋,是一种美好的食物,并有诸种药效。常食却大有害处。许多人不
明其理,暗受其害。李时珍引用赞宁《竹笋》中话说:“笋虽甘美而滑利大
肠,无益于脾。俗谓之刮肠”。进一步,李时珍批评某些俗医用笋汤发痘
的作法。他说:
时珍常见俗医治痘,往往劝饮笋汤,云能发痘。
盖不知痘疮不宜大肠滑利,而笋有刮肠之名,则暗受其害者,不知若干人也。戒之哉!戒
之哉!
——《竹笋·发明》校点本第三册,第1685 页
笋汤发痘,看来不止一位医生这么用,可能是流传较广的单方。众人用
之,而下格物穷理,因而“暗受其害者”甚多。
香薷,本是夏天解表良药,可是有些人“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
能辟暑”。李时珍严厉地呵斥说:“真痴前说梦也”。《本草纲目》科学地
分析了服用香薷对某些伤暑之人危害极大。
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 汗泄如雨,烦燥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
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
虚其表,而又继之以热矣。
——《香薷·发明》校点本第一册,第910 页
本来香薷饮是治暑病的首药,世医无不遵循;然必须格物穷理,因人而治,
一概套用,将适得其反。
猪肾,许多人认为是补品,以往医家对此就有不同看法。《名医别录》
说它能“理肾气,通膀胱”。孟洗则认为,“久食令人肾虚”。李时珍想:
“两相矛盾如此,何哉?”他根据这种矛盾的说法,深入格物穷理,得出结
论说:“猪肾性寒,不能补命门精气。方药所用,借其导引而已。肾有
虚热者宜食之;若肾气虚寒者,非所宜矣。今人下达此意,往往食猪肾为补,
不可不审。”(《豕肾·发明》校点本第四册,第2691 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