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2/4 页)
今年县试人数二百余人;榜单上就有五个车轮;一个在上;四个在下。
第一个圈正中就在红榜上最上方;写着是本年县试第一名名字;既是“案首”。
看到“沈瑞”两个字时;二管家倒吸了一口冷气;叫了长寿叫往回赶。
长寿也傻眼。
要是没听到方才那酸儒的“义愤”之言;这就是意外之喜。
连着两次“红榜”第一;要说他没盼着沈瑞得“案首”那是假话;不过想到方才的“流言”;这风头也不好出;便也忧心忡忡……
沈瑞自打二月二十三考完;一日不曾歇;就又捡起功课。
县试只是第一步;四月里就是府试。
虽说要是这次侥幸得了案首;府试不会被罢黜;可要是排名太低;面子上也不好看;要是县试不能得案首;那府试则更需努力。
三老爷知晓;唏嘘不已;对妻子道:“这般心气;这般毅力;怎能在科举上无建树?若是我当年在学业上有这般毅力;也不至于荒废这些年。”
三太太想到沈珏道:“要是瑞哥今年一口气考出来;后年说不得就要下场参加乡试珏哥与瑞哥本是同年同月;听老爷讲两人功课也相差不多;现下却是要被瑞哥落下了……”
三老爷听妻子提及下一次乡试;想到自己身上;握拳道:“岂止是落下珏哥……珏哥启蒙晚;旁人寒窗苦读十年方求功名;瑞哥至今读书不过四年半……等到三年后;说不得文章也做得好了。到时叔侄齐下场;我这做叔叔的可别被侄儿落下……”
虽说现下看起来;沈瑞的文章远远比不得三老爷;可他读书这般勤勉刻苦;一日当两日使的劲头;谁也不知三年后会如何。
三老爷既欣慰沈家后继有人;又生出几分紧迫感……
县衙“报喜”的队伍还没到;二管家与长寿匆匆回来。
大老爷不在家;三老爷不敢惊动;二管家直接到二门求见主母;长寿这里;也是往九如院给沈瑞传话。
因沈瑞年纪不小了;开始有外头的交际;除了在九如院中有内书房之外;今年开春徐氏在前院给沈瑞收拾出一个外书房来。
平素里读书;来人可以做待客之所。
不过沈瑞读书起早贪晚的;还是用内书房的时候多。
见长寿面上发苦;沈瑞心下一激灵;生出不好的念头来;直接问:“是榜上无名?”
长寿忙摇头道:“二哥中了案首”
沈瑞蹙眉道:“那为何做忧色?可是有什么不对?”
事关重大;长寿不敢隐瞒;将茶馆里的听到的“流言”讲了一遍;又提了二管家去求见太太之事。
沈瑞闻言;庆幸不已。
幸而他之前没有使人冒然打听县令;否则这落到旁人眼中正是对景。
如今虽是“木秀于林”;可胜在“理直气壮”。
他站起身来出了九如居;前往正院。一路上;他在心里将得失算了一下。
“京察”早已尘埃落定;如今京城官场已经形成微妙的平衡。
即便有御史言官想要就此事弹劾大老爷;可县试只是县试。要说春闱天下士子云集;文无第一;榜单容易有争议;那县试这里;连只会三道填空题的市井少年都会参加;可见水平之低。
沈瑞的文章都是用心做的;这个案首;当得并不心虚。
大老爷身下坐着尚书之位;不是三阁老的门人;换做其他年份;说不得真就有人“借题发挥”;想要弄掉大老爷。
不过今年是春闱之年;士子云集京城;经过三年前那场“科举舞弊案”的闹剧;朝廷内外定也不希望科考上传出什么不好来。否则人云亦云;引得士子云从;又要生事端。
想到这里;沈瑞的心里就踏实下来。
否则要是因他侥幸得一县试案首;就引得沈家惹祸上身;那才是得不偿失
二管家已经到了上房;同徐氏说了沈瑞中“案首”之试;还有寒门儒生对县令与沈家的污蔑言论。
徐氏虽是听得皱眉;却并不急迫;只道:“二哥争气;这是好事……你莫要慌里慌张的;不被人妒是庸才。不过是几个腐儒酸话;为难不了沈家……”
沈家大老爷为京官;这些年也经历过风风雨雨;眼见徐氏神态镇定;二管家便也心安。
徐氏道:“报喜的人估摸快到了;准备赏钱去……”说到这里;顿了顿道:“亲家与王府那头;打发人去报喜……”
二管家应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