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2/4 页)
抱歉了。
长城,凤凰,新联也都知道内地的难处,所以为了减少zheng fu的财政负担,也只好发扬风格不再打扰zheng fu。但是发扬风格归发扬风格,该解决的事情没有解决,大家回去还是要饿肚子的。
幸好这时候王社长想到了许贯武,而正好他的老领导就是习同志,而正好他又能老领导面前说得上话,而正好老领导要去粤东省做官,而正好他也重视舆论建设,所以他答应出面帮电影公司敲敲许贯武的竹杠。
习同志本来也没敢多敲,只是在谈话时稍微提了一句,在他看来能有个一两百万港币就不错了。但许贯武却一张口就说了个一千万港币,让领导也给吓了一跳。
一千万港币在当时的购买力,可以买一百万头百斤以上的活猪,可以满足神都市民一年的供给量;一千万港币是首都卫戍部队一年的军费;可以顶的上万人大厂一年的收益。
这么多的钱拿出来,许贯武眉头都不皱一下,这让习领导也不禁感叹,难怪邓公说要在香港边上搞经济示范区,只要有几个好像许贯武这样的富豪出马,就顶的上神都一年的工业产值了。
不过虽然许贯武愿意提供这么多的资金援助,但是习领导还是酌量砍掉了一半。身为大领导他自然之道钱并不是越多越好,心无厌足生祸患,香港那边本来煎熬惯了的,冷不丁一千万港币从天而降,究竟是福是祸就很难料。
再者许贯武的一千万港币也不是白拿的,势必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而内地能否给出满意的回报,那就很难保证了。而如果无法给出令他满意的回报,势必也会心生不忿,到时候与内地离心离德,也就起不到拉拢团结的作用了。
所以为了长远的考虑,习领导帮他们砍到了五百万。其实五百万港币在当时也算蛮多的了。现在邵氏拍一部电影,平均成本只有五六十万而已。嘉禾的投资成本稍微高一点,也不过才七八十万。只有许氏的电影投资都在百万,个别电影甚至有两三百万,算是现在香港电影中的大片。
而香港其他小电影公司投资的更少,多数都是二三十万,三四十万就开机拍摄了。拍的电影质素又不高,画面也不好,演技也浮夸,在香港本地不能上映,只能外销到南洋一带去。那边的土著生冷不忌,什么电影都能吞得下。
五百万港币如果省着点用,起码够拍十部电影的。如果从内地取景,找演员的话,那成本会更低。有了这笔钱,这些左派电影公司就可以重新招兵买马,拍电影,放电影,再拍电影,再放电影,以战养战,这五百万可以挺很长一段时间了。
陈思远,高濂还同许贯武谈了一些现在香港电影的形势,也说了说他们将来的打算。许贯武听了之后却有些无言,他惊讶地发现这两人的想法还停留在十年浩劫开始之前,对于香港电影目前的环境了解不深,还以为他们拿到钱之后,再拍电影的话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同。
对他们拥有如此乐观的心态,许贯武是表示欣赏的。不过对于他们的想法却并不苟同。香港电影现在的形势,已经与十年前有了根本的转变。
十年之前。香港电影还是黄梅调。七ri鲜的时代。那时候香港电影工作者普遍缺乏经验。缺少资金,缺乏人才,所拍摄的电影大都粗制滥造,号称是七ri鲜的电影,一部电影拍七天已经是罕见的大制作。
这种粗制滥造的七ri鲜电影,自然比不上左派电影公司所出产的电影。因为左派电影公司人才济济,而且拍电影既舍得投资,有同样舍得花时间。所拍摄的国语片画面优美,剧情动人,而且无论男影星,还是女影星都是英俊潇洒,漂亮迷人,星味十足。
最知名的女演员如夏夣,更是把金镛老爷子都给俘虏了,当真可以算得上是魅力惊人。而且据说金镛武侠名著之中的女主角,就有很多是以夏夣女士为原型的,比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天龙八部》之中的王语嫣等等。
左派电影公司出产的电影也因此广受欢迎,不仅在香港取得票房佳绩。连南洋一带的院线也购买左派电音公司的电影,可以说在那个年代左派电影公司当真是风光无限。将七 ren形,如果不是楚原导演那部《七十二家房客》横空出世,香港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粤语电影的出现了。
但随后发生的十年浩劫,彻底将左派电影公司打入到深渊之中。公司内部所有员工通通撤回内地接受审查,所拍摄的电影需要严格的政审,院线只能放映革命样板戏,战争片与纪录片,结果搞得本来繁华一时的双南院线,成了猫不挠狗不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