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1/4 页)
许贯武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的确以好莱坞现在的状态,如果拍电影还是要小心谨慎的好。以现在平均拍电影投资千万美金来计算,一部片子如果票房亏损,那公司就要损失至少数百万美金。
而当时就算是最赚钱的华纳兄弟公司,每年盈利也不过七八千万美元而已。一部戏亏损相当于毁掉公司近乎十分之一的利润吗,这绝对是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
而电影公司的小心从事,也的确让这些电影人日子难过起来。没有公司愿意投资,也没有个人愿意投资。七零年代的好莱坞,其实就是九零年后香港电影的写照,也和日本八零年后的电影一样。虽然偶尔有佳作问世,但是整体大环境却是每况愈下。(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 底蕴
之后几天,许贯武、理查德与大卫三人都宅在办公室里翻看剧本,寻找比较合适的电影投资项目。
尽管这些剧本多数都有剧情梗概,给许贯武快速阅读带来了方便,但是要看这么数千近万部剧本,还是把他看的头昏脑涨。
而且就在他们翻阅期间,依然还不断的有剧本被送过来。许贯武预估就在这短短时间内,理查德就收纳了超过万部剧本。
这些虽然有很大一批是之前的存货,但也有很多是近年来的作品。由此也可以看出好莱坞的底蕴之雄厚,纷纷就能拿出这么多剧本来。先不说质量到底如何,但凭着数量就足以笑傲全球。
以好莱坞每年出品数百部电影的速度来看,拍完这上万部作品至少要二十年。而在这二十年中只怕又会有大量剧本生产出来。
所以好莱坞在拍片之时,可以在这数万部剧本之中尽情筛选。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争取筛选出最好的剧本,以达到最稳定的票房收益。
相对而言,香港电影的底蕴就没有这么雄厚。他们不注重剧本创作是出了名的,经常拍戏的时候连剧本都没有,都是只有一个故事梗概而已,然后编剧现场编故事。一张张写有台词和故事的纸,就这么在编剧与导演、演员间飞来飞去,所以又被称为飞纸仔!
没有当天编剧不在状态,编不出什么像样的好桥段,那剧组只好大家收工。白白耽误一天的事情。
飞纸仔的起因。是因为在香港电影繁荣时期。每年要出产数百部电影。但是香港专业的编剧却并没有那么多,大多都只是编段子度桥的军师而已。这就导致剧本的产量满足不了需求。
而港片黄金时期又流行卖片花,只要演员阵容强大,就可以先从片商那里拿一笔钱开戏,之后凭借演员的名头再轻松把电影卖出去。一来一回就可以轻松赚取数百万港币。
因为当时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强大,只靠明星的名头就可以赚钱,那谁还在乎剧本的质量呢?!巅峰时期香港顶级演员的片酬都在数百万上下,而编剧写部剧本想拿到稿酬。还要事先闯过三关。
第一关,编剧先拿到头期;第二关,拍摄完成之后,编剧收到第二笔钱;第三关,电影上映之后,编剧看票房情况,才能够拿到尾款。
很多时候,编剧都收不到第三期尾款,统统都被以各种理由扣下。至于分红或者奖金,更是想都不要去想。只有非常厚道的公司。才会在票房大卖之后,给编剧封一个红包。
身为编剧不被重视。本来稿酬就不高,想收到自己应得的报酬,还要闯三关诸多磨难,这怎么能不让编剧灰心丧气?!所以一部分编剧受不了退出了舞台,另一部分编剧没本事只能苦苦煎熬着,还有一部分编剧则想方设法升为导演。
所以到后来能坚持在编剧岗位上的,只有那批没什么本事,既不能舍去编剧这行当,却又没能力升为导演的人了。他们创作出来的剧本,质量自然可想而知。
后来内地电影电视剧兴起之时,有很大一批香港电影人,顶着著名编剧的头衔来内地做导演,拍出来了好大一批烂电视剧。其实他们就是那批坚守在那里,屁本事都没有的编剧。
许贯武是深深知道一部电影,如果没有很好的剧本,拍出来的质量究竟如何的。
吴语森导演执导的《英雄本色》,剧本筹备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拍出来之后那种浓浓的兄弟之情,感动了非常之多的观众。现在依然被奉为港片经典,几乎每次盘点香港佳作,《英雄本色》势必会上榜。
但是《英雄本色2》却是在吴语森竭力反对的情形之下拍摄的。新艺城公司就是看到《英雄本色》大火,所以想要在跟风拍摄一部来赚钱。但是《英雄本色》第一部并没有埋下伏笔,小马哥已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