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页)
级灰——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写真》,一个孩子的正常费用计划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费用,这种花费还不包括要为孩子今后接受高等教育所作的积蓄,以及孩子的医疗健康保险,参加各种学习班学习电脑、小号等的费用。
一些家庭交纳价格不菲的择校费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家庭收入再高一些的家庭,则会选择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如果是没有选择择校,也没有送孩子上私立学校的话,家长也会用其他的方式来强化对孩子的教育,比如请家教,增加课外辅导。
中国人始终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孩子的前途抱以很多的关注,寄予很高的期望,乃至给以过多的关注。一位母亲在向外企老板请假时,对方不解:“你女儿考试你请假干什么?”这位母亲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的成败对我很重要,我是她的亲人,这种时刻我应该在她身边。”中国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歉疚是他们认为本可以为孩子做的却没有做,有时候本是力所不能及,他们仍然会责怪自己,他们觉得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付出一切。
中产阶层家庭一般并不指望孩子将来能够有杰出的成就,他们也知道,这很难,但是,他们希望孩子至少能够栖身社会的中产阶层,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视,关键还在于,身为中产之家的父母深知孩子若要在将来跻身中产或更高层,需要具备相当强的实力,必须从小就为孩子打好基础。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可谓殚精竭虑,对于年龄在30~50岁的中国中产阶层来说,做父母的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之外,更多的支出是感情与心理的付出,对于任何处理好对孩子的期望值的问题,应当对孩子承担多少责任,是否应当把孩子作为自己的情感支柱,能否接受孩子与自己是平等的这一事实……凡此种种,较低阶层家庭的父母可能对此不会做更细更深的设想,他们可能会更奉行“顺其自然”的法则,因为他们既没有足够的金钱提供给孩子,也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知识和心理上的指导,但是对时刻感受到工作上的压力的中产阶层来说,这些问题却是他们不得不经常要面对的问题。
此外,中产阶层家长还会在文化资本传承的内容,也就是“教孩子什么”这个问题上犯难:信仰、知识还是为人处事的手段?文化资本是一种象征性的财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中无处不在。对一个处在家庭文化氛围中的人来说,知识的传授可以从如何握叉子到有关男女的道德行为的概念。丹尼斯·吉尔伯特等人指出,儿童对于社会分层、对于品质、声望的阶层区分均会受到成年人的影响。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第140页。
显然,一个家庭中的父母言传身教什么,孩子就能够学会什么,尤其当他们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到底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父亲或者是母亲呢?现在市面上流行种种有关教子之方的书籍,其读者群主要就是对于如何教育子女充满疑虑、诚惶诚恐的中产阶层父母。一位中产阶层朋友曾经说,每次谈论的话题一涉及子女教育问题,往往就会引来火热的讨论,每个人都有好多话要说。我想,这与今天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有关,在一个把孩子的未来与自身的成就紧密相连的社会中,孩子的未来往往就是自己的未来,因此,对于子女的教育是成功还是失败,往往意义重大。
中产阶层一般都比较重视言传身教,事实上,他们由于工作压力,经常得回家继续工作:看书、备课、改稿等等,有的还得继续听课充电。这种学习的习惯,就是一种客观化形式的文化资本,一位在出版社工作的母亲N10说:“教育小孩就是在言传身教,比方说,小孩在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在旁边看看书,哪怕看看稿子,对小孩都会形成一种榜样的因素。你在旁边看电视,干别的事,最后的效果还不如你拿本书在旁边看呢。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上面。”
在电话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到良好教育的中产阶层在辅导孩子学习上比非中产阶层更加用心。
表6…1辅导孩子功课单位:%中产非中产中产非中产经常65�454�3从不20�124�9偶尔14�520�8总计 100�0100�0
中产阶层自身具有文化资本,同时也具备教育的能力,那么他们进行文化资本传承的过程中遭遇到什么?中产阶层进行文化资本传承时遭遇到的最大的历史事件应该算是计划生育政策,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大家庭文化制度有着强烈的偏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