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度的掉头。他凭着感觉和经验,先找准车子的重心点,以最快速度把下面的地面打平,再用一个千斤顶把整架车子举起来,一个人就能够推着货柜车掉转头来。在每天的实际行驶中,这种绝技很少派得上用场。而从皇岗口岸开五十公里到赤柱军营再开回来,在港岛南面弯弯曲曲的狭窄山路上盘旋,不断与本地的货柜车、双层大巴士擦肩而遇同样很不容易。他们的看家功夫是不管车速多少,一脚刹车踩下去,货柜车停下时保险杠正好距离前面物体十公分,不多也不少。几年开下来,最叫他们心里甜滋滋的,是香港的司机同行隔着车窗向他们举起大拇指,衷心佩服他们的车技。他们进入香港道路之后,最害怕的事情除了出交通事故,就数开错路。因为每次出发,上级给他们的港币就是沿途要交纳的过桥费、隧道费,一仙一毫(编者注:“仙”与“毫”是港币的单位,相当于人民币的“分”与“角”)都不多。如果走错了路,不得不多过一次桥、多过一次隧道,也许就会因交不出钱而遭扣押,更不用说出事罚款了。以前英国人的军车享有“隧道内执勤免费通行”的特权,现在解放军则放弃了。一九九七年驻军部队刚进入香港时,有位班长开车从添马舰驻军总部去九龙油麻地枪会山营地,走错了隧道,又急又紧张,几乎在车上哭了出来。所以,不出一丝一毫差错,就是对他们的最基本要求。如此严格的纪律和训练,也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香港无法“洁身自保”
2006年8月
香港人很看重香港与广东之间的那条边界,把它当作“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标志,也用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现在他们终于懂得了,这条边界可以限制人员、车辆往来,却无法限制空气中的污染物从珠江三角洲向香港扩散。特首曾荫权月初到广东出席第九次“粤港联席会议”,商讨两地环保合作,如何共同对付空气污染,就代表了香港人的最新觉悟。这几年来,香港的空气越来越差,据说二氧化硫的含量比一九九七年增加了约一半。尤其是秋冬时分,只要刮一点北风,或者无风的日子,维多利亚港就会被罩入白茫茫又略带黄色的大雾之中,气象部门也一定会劝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士最好不要出街。谈起这件事情,香港人只觉得无可奈何,又都把空气严重污染的责任,归诸北方珠三角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日前曾特首在广州考察企业环保设施时,有位香港记者居然会问他:广东的环保意识远远不如香港,双方有什么可以合作?”珠三角的环境污染确实比香港严重,但当前广东省治理污染的决心也比香港大,实际措施也比香港有力。曾荫权这次就发现,东莞的沙角电厂(广东最大)正为多个燃煤机组安装脱硫装置,每年将减少排放近四万公吨的二氧化硫。而香港的两家电力公司为此事还在同政府扯皮,已经拖了九年,至今没有眉目,电厂的机组每天都在污染香港的空气,这应该怪谁?而且,即使珠三角那里的污染的罪责,很大一部分也要由香港人承担。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香港经济转型,主要就是把加工企业搬到珠三角地区,包括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这些年来,香港投资者获得了巨额利润,却不需要为环境破坏支付必要的成本。没想到现在自作自受,让香港人每天都要呼吸来自珠三角的废气,饮用越来越不纯净的珠江水。今年以来,广东省收紧环保标准,数以千计的港资企业很可能要关门大吉,或者被迫迁移到内陆省份。香港政府如果真心要同广东省合作治理珠三角的污染,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那里的港资企业做好环保,包括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优惠。香港即使少建一条地铁,或者晚几年修建,也应该先把这件大事做好。至于珠三角空气污染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即汽车废气排放,虽然同香港没有直接的关联,还是需要香港方面的合作和帮助。目前深圳已有百万辆汽车,几为香港的两倍,广州则为香港的三倍。香港对汽车废气的控制比广东好得多,但如果不能让广东的汽车同样减少废气,香港就无法“洁身自保”。所以,香港应该做的是,用自己的经验,并提供一定的资源,帮助广东建立起同香港一样的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并且严格执行。一旦做到,还可能把影响扩展到整个中国,因为外省的车子开到广东也应该照此办理,否则有关措施就无意义。曾荫权同广东方面商定,要在二○一○年之前把珠三角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一半。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香港首先要明白,香港已经不可能划界自保,治理整个珠三角的环境污染已成为香港本身的一件大事,越早达到这个目标对香港自己越好。
香港新年好戒烟
2007年1月
刚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