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页)
笑了。
魑魅魍魉,守财奴。
【一副小老头模样,穿员外铜钱双襟大褂,驼背拄拐。有人给钱它会收下,但有人抓它逼索钱财的,它会炸成一团烟气儿,让这人倒霉三年。】
【这守财奴没别的本事,除非抢他钱财,不然害不得人。】
宝玉脑子里转过《大周外史》中,关于守财奴的描写,让茗烟给稚童补了一枚大钱。看来守财奴把铜钱当成给它的了,不可能要回来。
之所以被称为守财奴,就是因为它宁愿死,都不肯交出手里的钱财,也没人能杀得死它。
当然,也有例外。
守财奴心地善良,最是疼爱孩子不过,要是遇见可怜的小孩,会拿出银锞子给人,有五两、十两,甚至五十两一百两不等。这份善心极好,可惜会给小孩惹来灾祸,它只是看着,也摇头,也叹气,就是不帮手。
想及此处,宝玉呆了一下,看向守财奴的身后。
后面跟着几个人,流里流气,一副泼皮模样。他见那些人眼睛发光,连忙看向守财奴枯瘦的手掌,果不其然,守财奴拿出了一个银锞子。
不多,五两重。
很多,能要人命。
守财奴爱怜的看着稚童,银子递在半路,被人抓住了手。它看向宝玉,一双老眼满是狰狞,嘴角沁出绿黄色的烟气儿,沾着要倒霉三年。
银子到稚童手里,怎么都不关它事,但是从它的手里抢,可就犯了忌讳。守财奴以为宝玉要抢它银子,那焐死人的烟气儿,也就蔓延开来。
李贵惊得要扯宝玉,茗烟这泼猴更直接,嗖出爪子就要开打。
宝玉对守财奴笑道:“别慌,我没想抢你的银子。”
守财奴呆了一下,嘴巴蓦然张大,好像个蛤蟆一样把弥散的绿黄色烟气吞进肚子,疑惑的看宝玉。
宝玉把它的手腕放开,又把稚童护在身后,这才笑问道:“不知道你听没听过一句话?”
“什么话?”守财奴的声音有点尖,刺耳。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第一个字出口,宝玉就感觉不对,可他停不下来。只见平地卷起一阵无名冷风,硬是把墙壁都炸裂了去。好在他是说话的人,这股子满是澎湃炸裂感的穿堂风,对他没有影响。
他护住稚童,李贵和茗烟想要上前,被他使个眼色,连忙保护了老妇人。
那些地痞就不怎么幸运,被炸得鬼哭狼嚎,卷出巷子外摔了个头破血流。
第二十六章 守财老奴
守财奴盯着宝玉,黄绿色烟气笼罩周身,高有近丈;宝玉一身浩然正气,光照八尺有余,看得老妇人哆嗦了一阵,跪地叩拜不迭。
在她的眼里,宝玉好像可敬的神明,恢弘,广大,而那烟气冲霄的守财奴,却是狰狞恐怖的恶鬼,要把人给生啃活吞了去。
良久,守财奴收起黄绿烟气,老脸抖动着,叹道:“好一个四字摒句!”
宝玉冷笑道:“你以为这是好句?”
“当然。年轻人,听我一句劝。要是实力不够,千万别在人前说这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好句;无心为恶,虽恶不罚,也是好句。两者加起来,那可是能……”守财奴叹口气,把剩下的话憋回肚子,认真叮嘱道:“总之你听我一句劝,让你的小厮也堵住嘴,千万别在外面提起。”
宝玉点点头,是他大意了。
出了口,他才想起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出自《考城隍》,是《聊斋志异》里的一篇,蒲松龄著就。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是清朝蒲家庄人士。他的著作,自然不曾在这方世界出现。
如今出了他口,就是首次成文,虽没落笔,也有异象产生。这次异象比《忆秦娥》更为剧烈,他就觉得不对,毕竟,只是一段四字摒句而已。
于是拱手道:“多谢提醒,宝玉承情了。不过……”
莞尔一笑,道:“听说你给了不少可怜稚童银子,坑了不少吧?”
守财奴叹口气,道:“不少,无心为恶啊。”
“对,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您说过是好句,但是在我看来,还有下一句。”
“洗耳恭听。”
宝玉招呼李贵、茗烟上前,冷笑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何人为善?”
说到这里,还是正常的音调,而在下一刻,宝玉上前一个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