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第3/4 页)
首辅这些大佬们对李佑态度含糊暧昧,不像从前那样剑拔弩张?难道真是谨慎的原因么?
李佑在奏疏里公然表示,真理报上给内阁大学士和九卿一人开一个专栏,十五位大佬来必发,而且对其他官员发进行限制
这无异于让大佬们多了一个强力并独占的发声筒,强化内阁和九卿的个人集权,大学士和九卿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是雪亮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喜欢这点?须知大明朝廷里,口舌一向是极其杂乱的,任你是宰辅也不胜其扰、难得清静
这就是李佑所要借的最大的势,也是他所抛出的交换条件,不然他敢异想天开的故意去碰壁么
等李佑说完,依旧静悄悄,没什么人想在这个问题上和李佑纠缠大佬的心思在这里摆着,别人又怎么会轻易冒头天又问道:“首辅以为如何?”
徐首辅出列,挑刺道:“臣以为宣院此名不妥,办报杂务之所,何德何能与都察院、翰林院同用院为名?所以不妥,若是宣监尚可入眼”
首辅这发言,又让群臣心里有所感悟,连李佑的死仇都只是鸡蛋里挑骨头么?好罢,他说的也有道理,院在大家下意识里都是清流所用,用宣院当名,仿佛太拔高一张报纸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佑有点自视过高
群臣又去看李佑,不知他如何解释在众目睽睽之下,李佑叹口气,对徐首辅道:“首辅此言有所偏漏,那太医院也是以院为名哪既然医士能用,难道人办报就不能用了?医士和士都是给朝廷和陛下效力的,愿诸公不可厚此薄彼”
太医院…群臣无语,李佑这不是自视太高,原来是姿态很低
太医院的确是十八罗汉之一,三个带院的衙门就是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只不过说起朝廷衙门时一般总是把太医院、僧道司、僧录司这些忘掉
哈的一声,有人笑了出来,声音来自于宝座上,抬眼望去却见年轻天拼命抿着嘴忍住笑徐首辅尴尬的摇摇头,返回了班位
首辅下了场,次辅又出列,彭阁老对天奏道:“舆论公器,诚如李佑所言,向非小事,又事关教化民心,甚至越发重要,陛下不可不察”
殿里人都小小的惊讶了一下,彭阁老这是公然为李佑站台捧场?也太拉得下脸面了罢?
又听彭阁老奏道:“宣院衙门宜定为三品,院使与寺卿同列”
我靠,李佑心里骂了一句,这是**裸的捧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六百三十章 贬低与捧杀(下)
作为当事人,李佑反应最快,其他人随即也都反应过来了如果把新衙门抬高到三品,那意义就不一般了,不仅仅是升了两个品级这么简单
五品是一道门槛,低级向中级的门槛,三品也是一道门槛,中级向高级的门槛除去极少数特殊例,只有三品以上,才可约定俗称为大员或者高官,这道门槛不好迈过去
成为正三品衙门,则意味着正印堂官必然也是正三品无论如何也可以肯定,李佑作为一个资历不深、又很年轻的正五品,即使能跳到一丈高,也够不着正三品的边缘
到那时只怕他连正四品副职堂官都当不上,以他正五品的级别,只能充任宣院内设某机构的属官
那样还有什么益处?对李佑而言,甚至不如眼下处境,至少名义上司国监祭酒石大人彻底放了,他在办报厅总裁官位置上没有掣肘之人
他李佑辛苦半天,所为何来?不就是想借机搭顺风车,成为朝廷新衙门的正印堂官么,如此才能算是在官场上尺竿头更进一步正所谓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当然他不会在奏请开衙的章疏上很没品位的毛遂自荐,但作为朝廷官报现有的执掌人,独立开衙后也该顺理成章的出任正印堂官,无论这个衙门叫什么名
但前是,他的级别能合乎要求不然就是天亲自简拔,也不可能让他去当什么三品宣院院使
彭阁老仍在继续吹捧:“臣私下里反复思忖,越想越觉得李大人所奏十分正确,堪为远见卓识之略舆论涉及人心,故而断无小事,还请陛下务必重视!宣院改为三品衙门,方足以彰显朝廷态度…”
事关自家前程,李佑不得不出言反对道:“次辅此言差矣!”
彭阁老反问:“莫非李大人又想说报纸之事没那么紧要?”
李佑侃侃而谈道:“阁老之言,未免有揠苗助长之虞此事乃新生之事,前景好坏莫测,理当谨慎为好,未料胜先料败才是正理
若设三品衙门品级太高,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