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部分(第2/4 页)
价码了单独开衙的价码并不算什么,但这份奏疏却很刺眼!
其实对阁老们而言,李佑顶天也就是个正五品名头花样怎么换归根结底还是正五品,无论他在国监办报,还是另开个衙门办报,区别真不大以人臣之极阁老们的眼光,并不在意这其中小小的差异大象会在乎地上的蚂蚁是什么体位么?
但这份奏疏刺眼的地方在于,李佑奏请建“宣院”,而不是“宣监”,这里面的区别可大了!
一般泛指的朝廷衙门是除去内廷禁直机构如詹事府、尚宝司和五军都督府之外的主要外朝官衙门,分别以部、院、寺、监四种称呼命名
以前有六部、五寺、三监、三院,高宗时增加了军器监,江湖人称十八罗汉总而言之,部是管事的,院是看热闹的寺是办事的,监是杂的
这些衙门里,最核心的六部是固化的,吏户礼兵刑工的分工上溯起来可以追到周礼,所以是万年不变,不可能增加到七部八部
太常寺、光禄寺等五寺这些名也都有来历有据可依有史可考,可以删减,但也不好随意增加史上没有的名
所以想要新建衙门的,只有在院和监两种相对比较灵活的类别上主意但院和监又有所不同,院的地位比较清高,监的地位比较卑下
一看就知道,言官大本营都察院、未来宰辅养望之地翰林院那是什么衙门,穷酸生聚集的国监、作用只有算命的钦天监、豢养禽兽和种菜的上林苑监又是什么衙门?
所以李大人奏疏上请求建“宣院”而不是“宣监”,才会让内阁诸公感到刺眼,带院的衙门是那么好开的吗?而且院和监还有点区别是,监一般由六部之一管着,李佑想建一个院为名的衙门,是算独立于世不服管教么?
在票拟时,内阁并没有同意李佑的奏疏,直接拟为“朝议之”意思就是对李佑的开价先不否决也不通过,要在朝议上讨价还价
转眼就到下次朝会日,大朝结束后在华殿朝议政务,李佑奉命上殿参加景和天安居宝座,官拜过后开始议事
旁边太监却先将李佑的奏疏了一遍,主要内容是:其一,将国监办报厅从国监分离出去,更名为宣院,为正五品衙门内设院使、院判等官员,并设立办报厅、检阅厅、司务厅等若干衙署
其二,宣院主要职责是两项,一是筹办朝廷官报,二是督查报行,谨防妖言惑众
其三,继续以真理报为朝廷官报大学士及九卿各有专栏,来必刊;三品以上及翰林、科道来经过选编后刊登;三品以下除非特例,非经院使特批一般不发
殿中群臣心中暗暗感叹,李佑真能折腾也真敢折腾,至于能否成功,看不准,真看不准此后群臣纷纷陷入沉思,这奏疏里行间很值得玩味的
第一个发言的却是礼部白侍郎,“报纸之事,与治国没甚关系,不办也罢,何必多此一举再开新衙?本朝数年,之前也未曾见有过什么真理报宣院,此奏疏纯属李大人异想天开,又何须议论”
不过白侍郎说完后,却不见有一个人附和他,殿内静悄悄的,未免感到几分失落感
景和天虽然对白侍郎不似从前那样信重,但毕竟是东宫旧人,不想看他太尴尬,便开了金口道:“此种关窍多有不明者,李佑上前与众卿说明”
天金口玉言一出,精明人就听出口风了天这口气看似中立,其实是偏向李佑这边的
作为从明理报尝到甜头、多了一条对朝政掌控渠道的人,景和天当然是偏心李佑的而朝廷官报办成什么样天并不关心,因为真理报办不办对他这个皇帝没有多大影响
若办了真理报,大臣上报纸吵吵,不办真理报,大臣上奏疏吵吵,反正都是吵,天表示要习惯性的淡定
听到天有召,位于最外围的李佑低头垂目趋步上前路过白侍郎身边时,他嘴角冷哼一声,蹦出几个:“鼠目寸光”声音不大,但周围听到的人不少
李佑走到宝座下,奏道:“从前虽无报纸但有东林党、有复社,舆论公器之事,朝廷不去主动,便有其他人想主动,而朝廷不主动就要被动如此浅显的道理,臣以为能立于殿上的诸公里,不该有不明白之人,也不知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
白侍郎脸色不甚好看他岂是真不懂?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想让李佑出头而已,谁知道他出面说话后,居然无人响应
本来他想李佑仇敌满朝,自己登高一呼,有那么一些人附和造成声势就足够了,却没想到成了孤家寡人,还平白被骂一句鼠目寸光
其实白侍郎也不想想,为什么本次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