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才行。”
2005年的春天,他的特殊身份让他彻夜难眠。
就在三周前,通用汽车公布了恐怖的收益预期,给投资者带来了恐慌。福特在4月8日也公布了自己的财务预期,结果同样令人失望。尽管福特的收益预期与前一年的35亿美元基本持平,但是其主打产品皮卡以及SUV销售量的大幅下滑严重影响到了公司实现预期目标的进度,而福特表示公司只要能完成预期收益的2/3就谢天谢地了。比尔福特在新闻稿中指出:“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我们自身也受到了这些负面影响的波及。”这一解释显得苍白无力,因为此前刚刚有新闻报道显示,他本人2004年的薪酬总额高达2200万美元,是整个汽车行业当中收入最高的高管。
这份天价的薪酬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事实上,他一毕业就进入了福特公司,他出色的表现也确实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尽管他完全可以一辈子躺在前辈的财富上无所事事,但是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一种使命感。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于1903年创立福特公司的亨利福特的曾孙,他独一无二的出色表现足以令他的曾祖父感到骄傲。尽管比尔的财富是大众望尘莫及的,但是他却一直致力于融入福特并有出色表现,无论是参加公司内部的冰球大赛,还是与汽车工会举行通宵谈判。在他的父亲以及对福特家族尽忠职守的福特公司董事会的关注下,比尔先后从事了产品开发和财务工作,之后在欧洲任职,随后又在枯燥乏味的零部件部门以及重型卡车团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1988年,时年31岁的他顺利进入了福特的董事会,1999年,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他被推举为公司董事长。两年之后,他解雇了福特前首席执行官杰奎斯纳塞尔,登上了首席执行官的宝座。
这是属于他的胜利时刻,他也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人生梦想。整个福特家族—他的父辈、同辈以及姻亲等—都对他充满了信心。整个福特的32万名员工热烈地欢迎他出任公司领导者。在他成为首席执行官的第一天,当走上公司总部大礼堂的舞台中央时,数百名福特员工起立并大声欢呼,有些人甚至还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认为比尔福特能够推动福特的发展,带领公司重新回到全球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然而早在比尔掌舵之前,福特公司已经处在一个极度困难、呈螺旋式下降的境地。10年来,在与外国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福特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下滑。尽管整个美国的汽车市场都在蓬勃发展,但是福特手中的那块蛋糕却在不断地缩小。福特的国际业务也好不到哪里去。福特刚刚在全球推出了令人震惊的40款新车型,但是几乎没有一款车型能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该公司每1美元的收入中,有80美分实际上来自福特公司的信贷部门—福特汽车信贷,该部门通过低价租车以及低息车贷来转移公司的库存。经济泡沫一旦破裂或者消费者的购买力稍微下降,福特的财务就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彻底崩溃。福特公司真正赢利的产品其实就是古老的F系列皮卡以及像探索者和远征等品质稳定的老牌跑车。其他很多产品,即便公司打出上千美元的折扣,也很难吸引到购车者。
在外人心目当中,比尔福特的形象来自《汽车城的帅小伙》—这是《财富》杂志的一则封面故事,照片上的比尔戴着一副宽边的太阳眼镜,显得非常时髦。但是这种时髦的形象与他在实际工作中的形象却大相径庭,他平日大多数时间都躲在“玻璃大厦”(福特在迪尔伯恩总部的一幢长方体的建筑)里处理各种事务。然而在充斥着官僚习气的公司内部,无论比尔如何努力地进行激励和整顿,福特依旧无法阻止新兴的日本汽车公司不断地从自己手中夺走顾客。外国汽车公司往往都会将资源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几款高品质的精选车型当中,而福特则会斥资数十亿美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推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车型。
第9节;
通过大吵大闹或者威逼利诱来强迫他人改变从来都不是比尔的风格。但是在一次高管会议上,他终于发怒了,而他的担忧也随之表露无遗。“除非我们有效地利用规模效应,否则我们永远都无法健康发展。”他说,“我们已经远远地落在别人身后了。我们必须马上在全球范围内行动起来。”最让他不满的一种消极观点是,福特无须像丰田那样,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讨好消费者。他正式严令禁止公司继续使用“物美价廉”这样的说法,此前许多福特的老一辈高管都喜欢用这种说法来描述自己公司的汽车。相反,他坚决要求所有人—包括高管—都将“返璞归真”作为福特的官方用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