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页)
他们俩的性格和为人处世天差地远。拉里·布朗是严谨、细节、秩序的推崇者,一如他的西装、手帕和短发一样一成不变。艾弗森则是随意与自由的代表,厌恶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他们都极度自信,都用自己的哲学取得了成功的生涯,因此对自己的主义坚信不疑。
他们第一次正经聊天,是在三周之后。8月15日,他们俩在费城相遇。彼时,布朗正忙于整理新赛季计划,而艾弗森刚被保释。第二次相见,初次谈话,彼此聊来不过泛泛,更像是彼此试探和了解。赛季到来之前,他们与所有新将帅一样,彼此赞美一番。艾弗森认为,拉里·布朗正是76人所需要的导师型人物,他会对新教练言听计从;布朗则称,艾弗森的天才,让他想到了伊塞亚·托马斯。但是,他希望艾弗森成为一个更纯粹的组织后卫。诸如此类。
1997…98季的76人,乍看去阵容比以往漂亮得多:除了科尔曼、斯塔克豪斯与艾弗森之外,新补进了达拉斯三杰之一,后卫吉姆·杰克逊,从网队换来了第7号新秀蒂姆·托马斯。但是,前一季已有的问题,却随这次交易深化了:艾弗森,二年级;斯塔克豪斯,三年级;托马斯是新秀,而且在维拉诺瓦大学也只打了一年;吉姆·杰克逊在达拉斯因为和基德抢女朋友愤而出走,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费城依然年轻,而且年轻得没有秩序。天才常与飘摇柔弱相对应。可是拉里·布朗的理想,却是脚踏实地的铁军。1997年11月赛季开始,费城五连败。之后的两连胜,是靠艾弗森一场26分15次助攻、一场31分赢下的。这剧情堪称讽刺:当世界*艾弗森的独断专行,声言费城需要依靠团队时,却是艾弗森的个人能力把即将沉进泥沼的球队拖住了。
可是他的个人能力并非万用灵丹,只能临时吊一吊命,让费城多几口呼吸。开局的4胜12负足以打击年轻人好高骛远的心思。艾弗森和布朗同时感到绝望。他们都认同球队犹如一盘散沙。拉里·布朗开始运用他的权威:他要开始启动他的复印机,调制他喜爱的阵容了。
1997年12月,斯塔克豪斯被交易,得到了*队的西奥·拉特里夫,以及后卫阿隆·麦基。斯塔克豪斯走人时满心欢喜,不忘回马一枪:“在底特律,不会有艾弗森这样喜爱投篮的后卫和我冲突了。”
这是拉里·布朗启动76人改革的第一步。西奥·拉特里夫符合他的审美——一个坚实硬朗的中锋,进攻能力有限,防守态度积极,协防霸道。德里克·科尔曼偏软的防守和喜好游走于外围的进攻习惯使76人的前场灵动有余硬度不足,加了这一环,76人的内线才华被削,但粗猛有力得多。
阿隆·麦基之于斯塔克豪斯的对比,也可见出拉里·布朗改革的方向。斯塔克豪斯是地道的天才,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得分狂人,然而与大多数天才一样欠缺稳定。麦基则是一个淳朴地道、闷声做事的老实孩子。196公分高,能担当两个后场位置的万金油选手,能防 1号位及2号位,不贪功,不炫耀,低调处事,重视团队。
进入1998年之后,交易的阴影继续推进。威瑟斯彭、吉姆·杰克逊和蒙特罗斯都陷入了交易流言。赛季开始时的六大主力,只余下阿伦·艾弗森和德里克·科尔曼两张脸孔似乎比较稳定。此时,媒体回忆起了11月份布朗的那句话:
“艾弗森有时显得太年轻,如果他再回大学打两年的话,也许会……”
布朗那将锦衣华服改造铿锵铁甲的进程,让媒体浮想联翩。媒体纷纷列出艾弗森可以交换的对象。布朗喜欢高个控卫?那么,干嘛不用艾弗森去换“便士”哈达维呢?
阿伦·艾弗森继续无视媒体的喧嚣。1998年1月,他率领费城完成一个四连胜。1月15日,他在对芝加哥公牛的比赛中16投10中,13罚11中,得到31分。职业生涯第一次击败了乔丹的公牛。
也就在同一天,拉里·布朗给他引荐了一位新队友:
“西雅图超音速来的埃里克·斯诺。”
4。易位(1)
埃里克·斯诺这个名字,从1998年1月开始,便和阿伦·艾弗森纠缠在一起。自那以后,他们俩的命运,也被缠成一团。
从任何角度来说,他都是艾弗森的对立面。1973年生于俄亥俄,在密歇根州大读完了平淡的四年大学。1995年选秀大会,第二轮总第43位被雄鹿队勉强选中,瞬间被换去西雅图超音速,打了两年半的替补——他侍奉的,正是艾弗森欣赏的加里·佩顿。
他身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