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页)
中国政府需要一位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蒋委员长认为他已找到这个人了,他从察哈尔“绥靖”公署中选出了这位53岁的傅作义将军。
傅将军在中国将领中有点与众不同。在战场,他只穿士兵穿的那种棉军装、开着吉普车、和下属们一起吃饭。魏德迈将军发现傅将军手下的士兵训练得最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吃了他不少苦头,去年共产党同样吃了他的亏。傅作义的精锐骑兵突袭张家口,把共产党赶了出去,打通了北平以西500英里的铁路线。由于傅的努力,政府至今仍能牢牢地控制这个地区。
傅将军还有另一件本事是其他指挥官没有的。他能够组织西北地区的人民积极支援政府的工作。在南京政府召见他以前期间,他动员了当地民兵,每天早晨6点钟做早操、听政治课。他的民兵步枪不多但士气高昂,傅每把一个地方的共产党赶走,就把土地还归原主,但坚持地租必须大大减少(不能超过产量的三分之一)。由于傅是一个讲实际的土地改革者,所以农民对他很拥护。
傅的新任务将比他在西北的工作更大、更艰巨。即使他具有这样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也无法克服缺少及时的美援的困难。不过就是对中国批评得最利害的人对傅的新任命也很有好评。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傅是个真正的军人……当他说他能做什么时,我相信他一定能够做到。”
在满州,###继续增加压力,12月下旬,距离他们秋季攻势结束后才一个半月,他们又开始进攻进入沈阳的通道,即使雪深4尺,气温在零下30度也不顾。###并不想马上占领沈阳。他们只要使守军受到寒冷与孤立之苦以便于他们明春大举进攻就行了。
沈阳面临着战术上的抉择。将军们聚集在一起和生病的总司令陈诚开军事会议。为了防饥民抢劫实行了12小时的宵禁。
同时还要做出长远打算。为了保住华北,政府是否应完全放弃满州?南京政府一位发言人道出了政府的窘境:“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国军在长城以南的军事形势;美国援助的情况。如果两个方面都强大,那么政府不仅要守住满州,而且要收复整个满州。如果两者之一软弱,政府也要尽力战斗;如果两个方面都软弱,那么从满州完全撤出也许是必要的。”
基督徒将军冯玉祥
“人民总是在进步”,这位身材高大、神情和蔼的中国人1948年1月中旬在他曼哈顿的寓所里这样表示。67岁的冯玉祥(被称作“基督徒将军”)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这些天来,许多自称是自由主义者的美国人把他奉为中国伟大的民主人士。
那么,冯玉祥取得进步的秘密是什么?最近,一家中文报纸写道:“1916到1925年期间,他曾7次倒戈,平均一年一次。”这就是最好的解释,但有两点例外:1)这一事实只不过是冯玉祥漫长曲折政治生涯的一小部分而已;2)有些人或许不理解,美国人所说的“倒戈”其实有两层含义。
冯玉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十几岁时参加了清帝国的军队并被提拔为团长。1911年,他参加了推翻满清王朝的军事政变。从那时起,他开始信仰基督教。同时,他也效力于一连串的军阀。1923年,军阀曹琨掌权后任命冯为大元帅。
第二年,他的老师曹琨与军阀张作霖交战。冯玉祥不动声色地攻击了曹部队的后方并囚禁了他。冯也一度成为中国的“强人”。在迫使年仅17岁的少年皇帝溥仪退位后,从紫禁城运走了大量奇珍异宝。从此,他与张作霖结为盟友,并和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的秘书结为伉俪。(他的第一任夫人是个农民,刚刚去世。)
之后,他背叛了盟友张作霖。到了这个时候,局势对冯有些不妙,他逃到了苏联,在莫斯科参加了卡尔·拉达克创办的革命技术培训班。一年后,他回到了中国并着手创建一支自己的队伍。但是,当蒋介石很可能要打击他的时候,冯便抛弃了共产主义投入蒋的怀抱。
从此之后,冯玉祥的履历变得有些令人眼花缭乱:
1929年5月——冯玉祥起来反对蒋介石。
1929年9月——冯玉祥投降,并被赦免。
1930年——冯玉祥再次反蒋。
1931年——冯玉祥投降,并被赦免。
1933年5月——冯玉祥再次反蒋。
1933年6月——冯玉祥投降,并被赦免。
在冯的一次反蒋过程中,蒋介石威胁要派出飞机轰炸。冯的副官吓坏了。冯这样责骂他们:
问:天上是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