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拿美国打比方,这样的要求相当于东京发出最后通牒,要求罗斯福总统解散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民主党,任命日本傀儡做加州州长,并把美国军队撤到落基山脉以东。
日本在天津及天津周边大肆炫耀一番它的军队、坦克和轰炸机(让轰炸机从天津的外国租界低空隆隆飞过),随后中国便出现妥协迹象。日本人要求撤换的于主席被立即解职,其部队开往南方。接着,5辆满载北平政府军队的火车也被中国国防部部长何应钦调往南方。何部长出于慎重,严把口风,不让部队知道撤退原因,担心他们若知道了他对中国的背叛将有兵变。日本方面发回的电文援引何应钦私下对日本华北驻军参谋长酒井大佐的谈话:“我现在完全明白日本人想要什么,我希望他们明白我寻求和平解决的诚意。我相信他们会得到回报的,我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事件。”
许多中国人都认为国防部部长何应钦自己得到了日本人的现金回报。在中国的内战中,他曾公开收买敌方将领,公布他们倒戈的价码。然而,虽然何应钦以政府的名义明确地答应了日本人的所有要求,但是没有得到南京政府和老谋深算的中国独裁者,身材细瘦的蒋介石的确认。整个中国政府还保持着沉默。
日本驻华北参谋长酒井大佐有些不置可否地说,日本给中国政府执行这些要求的期限为6月20日,但可以给一定的宽限期限。“我们不想再多说什么,”酒井大佐最后冠冕堂皇地说,“我们只希望为东亚带来幸福。我相信中国人感激我们的真诚。如果他们不知感激,我们只能将中国人当成种族的败类。”
根据日本人这种偏颇的定义,中国将军商震就不是种族的败类。早前他被派来天津代替被解职的于将军。商将军一上任,立即对天津的日本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进行了“礼节性的拜访”。梅津中将友好地打开了一瓶又一瓶上等的香槟酒,宾主高呼“为睦邻友好”而痛饮。
吴佩孚要重出江湖?
当北平的官员们还在对日本人奴颜卑膝时,日本人不费一枪一弹,只是稍加威胁诱骗,就控制了几乎大半的北部中国。北京突然间危机四伏,而纷乱中渐渐凸现出一位戏剧性的人物:人称“儒将”的吴佩孚。
吴佩孚大帅,这位农民出身的土匪,统治大半个中国十年之久的大军阀,同时也是传统的儒家学者。他目光忧郁、下颌透着坚毅,瘦削的面颊满是胡须,曾被认为是孔子得意门生的后裔。10岁的时候,吴佩孚就能声情并茂地背诵古文名篇,他的诗作展示了东方人不寻常的天赋。他精通军事谋略、清正廉洁、勇敢无畏、热爱自己的国家……吴佩孚的追随者自豪地称自己为“吴迷”。吴佩孚最喜欢烈酒、戏曲和纯金器皿。不善识人和自大是吴佩孚最致命的缺点,他自比拿破仑,甚至认为自己比拿破仑还要伟大。吴佩孚一度控制了整个中国北方,但是他的部下——“基督将军”冯玉祥背叛并推翻了他。吴佩孚只好退隐,在荒山孤庙中重又开始研修书法和诗词。不过,他在很多中国人眼里仍旧是一位大英雄。
一些传闻认为吴佩孚又来到北平,对这里的事情“指点江山”。但可以肯定的是,挡在前台的是吴佩孚格外信任的左膀右臂白坚武。让我们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出北平城的路上,中国政府被日本人赶得方寸大乱,匆忙中在北平西郊的车站里遗留下一辆装甲列车。事发前一天的夜里,在白坚武的带领下,大约60名中国人和朝鲜人,集合一些中国军队,穿着普通百姓的服装,带上武器,乘着这辆装甲车,向北平的旧城区出发。装甲车从北平城南开进10公里,来到永定门的豁口。但是指挥官白坚武缺乏明确的行动计划,他进攻的目标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政府迫于日本人的压力在北平保留的仅有的维持治安的卫戍部队。
白坚武的装甲车开到永定门便开始射击。显然,这是一起与城里呼应早有预谋的行动。但是,白坚武的计划落空了。北平驻军得到警报,迅速占领永定门,用沙袋堵住豁口,并开枪反击。装甲车徒然地在黑夜中轰鸣,被迫停下来。午夜之后,装甲车的每个窗口都被布置上枪手猛烈开火,开始反扑。这一次守军装备了迫击炮和机关枪,顽强回击。 幸运的是,除了一个中国苦力不幸被迫击炮弹击中外没有人中弹,装甲车再次撤退。大约在拂晓时分和早晨7:40左右,装备了3英寸炮的装甲车又先后两次冲向北平城,北平始终岿然不动,装甲车也只好沿着铁路灰溜溜地撤退。
虽然这件事情做得愚蠢不堪而且太自不量力,却足以惊动全中国。到处流传着吴大帅被激怒,准备将日本人从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