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来迎皇后和宁妃。不日到了滁州,耿再成、吴良忙出城迎接,后边跟着地方官,远远地跪迎。沐英和方刚进了城,便去晋谒马皇后和那位宁妃,外面耿再成、吴良及地方官等在那里照料,还帮着整仪卫,打扫街道,沿路上悬着彩灯,盖起彩棚,凡凤辇经过的所在,地上都铺着黄沙。滁州城中的百姓,听得迎接皇后这个消息,便家家门前排起香案来,准备跪着送凤驾。这里沐英、方刚在滁州兵署请皇后、宁妃各登了凤辇,摆起全副仪仗,直出东璧门。马皇后传谕,把凤舆和朱幕打起,以便百姓门的瞻觐。一时沿途的欢声,好似雷鸣般地,真是万户颂扬。
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听报皇后的凤辇将到,因坤宁和六宫的宫监已征得三百多人,宫女却寥寥几十人,当然不够分配,于是下谕,就应天府治下和江宁、句容、高淳、江浦、六合、溧水、溧阳、上元等八县中挑选秀女。
这条旨意一出,八县的地方官果然忙得走投无路,更苦的是百姓,大家都奔走号呼起来。这事让李善长、刘伯温知道了,忙上章来谏阻。朱元璋读了奏疏,勃然大怒道:“朕身为天子,难道选几个秀女也不行吗?”便不听李善长、刘伯温的话,竟传谕赶紧实行。刘伯温、李善长对朱元璋此举颇感出乎意料,他们怎么知道早在郭子兴府东院的绣褥上辗转反侧时,朱元璋就深感自己的坎坷困苦而自怜不已,至于到了畅饮亡了张士诚的庆功宴时代,朱元璋对于自己戎马倥偬,终于搏来的人生得意,已抱定了须尽欢的原则,只不过是他能够掌握好一个度罢了,漂亮女人是他最好的不负自己的享受方式。
叶衷作为选秀女的总监,选得秀女三千七百六十六人,经过地方官的第一轮挑选,选得二千一百十六人。又被选官挑择过,凡录用一千五百四十四人。就把这一千五百四十四个秀女送到了应天,又由叶衷选过,只选得七百二十五人。叶衷立即奏知朱元璋,朱元璋却坐谨身殿亲自选录,好中取好,共选中秀女二百三十三人。那余下选不中的秀女,仍命送还给民家。然后朱元璋便把这二百三十三个秀女分派在各宫去侍候后妃。
过不上几天,马皇后和宁妃的凤辇到了应天,朱元璋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去迎接。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和皇后皆出身寒微,恐内外臣工瞧不起皇后,所以他御驾去亲迎。
马后的仪卫到了离城十里,和皇帝的仪仗就接了头,文武百官一列俯伏在道上,齐声三呼“娘娘千岁”。那伴驾官喝声起去,文武官员纷纷起立,武官骑马,文官步行,列队在前面引道。
最前面的是皇帝的仪仗和皇帝坐的銮驾。随后便是马皇后的仪卫,排列着一对对地过去。前导黄麾两对,大朝一对,五色绣幡三对,长戈一对,绣幡三对,锦幡三对,雉尾扇两对,红花团扇两对,曲盖两对,紫方伞两对,由红衣的甲士们执着,共是四十二人。后头是校尉六十四人。列在左右两边是班剑、金吾杖、立瓜、卧瓜、镫杖、骨朵、仪刀、钺斧每件共是两对。又金响节十二,锦花盖四,十六个校尉分作两队,还有十六个校尉戴着大边的珠凉帽,红衣、黄绸腰带、碧油靴,控着骏马,执着豹尾枪徐徐地前进。后面又是宫女二十四人,手里各个捧着金交椅一座,金踏脚一双,金水盆一个,金水罐一个,金唾壶一个,金唾盂一个,金香盒一个,金脂盒一个,也列队过去。以后是武装的宫女,一个个短衣窄袖,各执着五色绣幡、金斧、金骨朵、拂子、方扇、红杖、纱灯、黄花盖、曲盖、金节、青伞之类,共是二十四人。最后宫女十二人,提着明纱灯三对,在凤辇左右;后面便是文武百官,武官骑马列队在前,文官却步行着在后。文武官的后头,即是马后的凤辇。凤辇之后,随着宁妃的仪卫,也列着引幡、清道旗、方伞、金吾杖、立瓜、卧瓜、红纱灯之类算是半副仪仗。后面便是宁妃的凤辇,最后是护卫凤辇的校尉六十四人,武官长两人,率领着兵士六百名,个个是鲜衣美服,刀枪如霜地随后护送。凤辇的仪卫,直进东华门,出西华门,经元武门,走过了长安门,六百个护兵至此停住。凤辇直进午门,前导仪卫红衣甲士至午门前停住。凤辇走过长廊,穿过谨身殿,仪仗校尉至此停住。到了乾清门,文武百官停住。
第三章 冰美人血溅行宫(4)
马后下了凤辇,宁妃也下了凤辇,各改乘宫中的安车。这安车高四尺余,金顶凤头,红帘绣幕,四周金翅十二叶,金轮红辐,专一备后妃宫中乘坐的,这时安车直达坤宁宫,仪仗宫人、武装宫女都停在宫外,马后进了坤宁宫,自有宫女们跪接。宁妃也跟着进了坤宁宫,行了参谒礼,然后和皇后一同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