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1/4 页)
。假若他开始便说“换鞍山山体崩坍,是上天发怒”事情或许会好得多。这种没有来由的休祲之事,便是和战后报功一样,先到者先赢。
姜望还想反驳,小皇上道:“傅尚书说的不错。现在一眼看去,我朝上下形势一片大好,可暗地里却甚是不安分,还请陆先生多多费心了。等过了这一阵子的混乱,皇后的身体也好了,我便尽量帮着先生处理一些政务,让您不是那么劳累。”
姜朔心里一沉,觉得事情不大对头:这个小皇帝怎么……自己兄弟拼了命维护他皇家权力,他却帮着陆鼎说话!难道是被陆鼎教傻了不成?
姜望眉头紧皱,脑中飞速运转,迭指道:“陆国师本人决策英明,下官是极为佩服的。可众人有目共睹,在重要的职位上,比如洛阳、边关这些地方,都安插了陆国师的门生、亲戚、故交,这堂上官员,几乎都和陆国师有扯不清的联系!长此以往还能得了么?”车捷撇嘴道:“年轻时大家意气飞扬,约定日后为国效忠;工作中众人相互协助,培养情谊;考场上登明选公,杂进巧拙。谁让国师不辞辛劳,为我朝效了这么久的力?”
这话前几句还像个样子,最后一句可露了不小的破绽。卓籍英看姜望张开口就要说话,连忙打断道:“姜大人,古羊道‘外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仇’,陆国师举荐人才看的是才能而不是关系!古将军和程知府等人哪一个不是兢兢业业?他们在任上做的可有不妥么?”
姜望盯着卓籍英,牙关咬得紧紧的,朝上一片寂静。姜朔已经沉默良久,而姜望连接提出这么几点,都被陆鼎的党羽挡了回去,并且还击地颇为漂亮。人道“后来者居上”,并非空**来风,两人辩论之时,先发言的那一方虽然看似咄咄逼人,可后来却往往会处于不利局面,这是因为话说的越早,后来人就越能从中找出破绽。
这时姜朔忽然道:“我来说几件事吧。”
众人眼光从姜望处移到他身上。姜朔慢慢走到大殿中央,道:“三年前,陕西大旱,由是又引发了蝗灾,甚至还祸及到了周边州县,赤地千里。陆国师不待皇上御批,直接以天机院的名义命令旁边州县立即放粮救济灾民。”礼部尚书傅致尧道:“民生为大,事出匆忙,实在不容请示。皇上知道了,还夸张国师当机立断呢!”
姜朔笑道:“傅尚书所言不错,且听我说完。假如没有陆国师,那次旱灾还不知要多死多少人!上千万百姓对陆国师感恩戴德,前来道谢的队伍从陕西一直排到京师,实乃盛况!前年冬天汉中大地震,毁坏房屋无数,百万人民流离失所。又是陆国师传檄天下捐款赈灾,还带头捐出一百五十两白银。短短几天里,仅京城一处,便筹出了七万六千两银子。”
冯六阳冷笑道:“姜大人可是嫌少么?国师为政一向廉洁,家无长物,一百五十两对他来说已经不少了。而且地震是突发之祸,户部没有及时拨款,也不能怪到卓大人头上。”
姜朔道:“正如您所说,那次地震是突发之祸,可不管怎么样,户部还是得对天灾虫祸做出必要的预算的。那年冬天又是异常的冷,如果不是陆国师反应及时,影响巨大,又不知要多死多少无辜百姓!”
卓籍英听得他指责户部,面上怒色显现,又听他接着称赞陆鼎,不由一愣。
姜朔又道:“这还不算完。往前推,有文皇帝十二年的京城大瘟疫,往后数,有去年二月的河南河北两省春荒。这些个大灾难,不都是陆国师带领大家扛过来的么?天下每有一场大灾大难,陆国师的信望便增加一分!”
众人看姜朔忽然称赞起陆鼎的功绩,还以为姜朔神经忽然错乱,只待听到最后一句“天下每有一场大灾大难,陆国师的信望便增加一分”,浑似晴天里打了个霹雳,人人都不由一颤。姜朔并指指着陆鼎大声道:“皇上年幼,这些事情,本就应该皇上亲自处理,提高皇家威信!可陆国师处处争在帝先,天下人一旦有难,便只知有国师,不知有皇上!”
殿上近百位文武官员齐齐倒抽一口冷气。这“外臣德政”自孔子时期起便是居心叵测的最佳例证,历史上只要是犯了此条的,如霍光、王莽、司马昭,最后结局无不极惨。朝堂之上,一时人人震惶。陆鼎脸上淡淡的笑意收起,王正奇依然面色冷峻,姜晦双眉微皱,低头闭目。
小皇上道:“王大人。”王正奇听得皇上宣召,上前跪下道:“老臣在此。”小皇上道:“你和陆先生都是父皇的顾命大臣,又都是天机院的成员,朕想听听你的看法。”王正奇道:“老臣以为,今日是众臣面圣之时,并不适合讨论这个问题,此事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