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后来,马云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成功的:“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马云的成功也正体现了浙商身上具有的勤奋的精神。梦想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不在于你知道多少,而在于你付出多少,做了多少,只有付出勤奋,付出汗水,成功才会走近你。
博客网创始人兼CEO方兴东认为浙商文化可能是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为什么会成功的答案之一。在问答《纽约时报》的记者问时,他说:“马云干的活,是互联网中最苦最累的活,这个B2B比B2C都还吃力。挨家挨户,蚂蚁雄兵,没有浙商文化的勤奋、执着和吃苦精神,是不可能想象的。要知道,这些年,所谓的诸多B2B网站只有马云堪称硕果仅存。这不是没有背后理由的。”
4。一定要吃得起苦(1)
浙商商道:
只要肯吃苦,满地都是金子。
浙商自白:
人要想永远成功,在每一个阶段都很艰难,只是艰难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浙江001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项青松
几乎所有的浙商都认为,“只要肯吃苦,满地都是金子。”每一个浙商,在工作中都是非常善于吃苦的。浙江人能吃苦、善于吃苦的精神,已经得到全国人民的公认。
许多刚开始创业的浙商都非常善于吃苦,他们能够“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们什么苦都肯吃,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别人不愿干的苦活,诸如弹棉花、补鞋子、磨豆腐、配钥匙等,浙江人都抢着去干;别人不肯受的辛劳,诸如走南闯北、远走他乡,浙江人都乐意去受。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想获取财富,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政策刚刚放开,浙江人就外出打工、做生意,20年来,这些远离故乡的棉花郎、修鞋匠、钥匙大王等人,不仅挣到了血汗钱,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学会了经商的基本法则。当他们挖到第一桶金的时候,当他们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人或回乡创业,或在异乡扎根发展,一个个成为了老板,走向了富裕。
许多不愿意吃苦的人都认为浙商的行为很不可思议,甚至有点看不起浙商。但是,许多年后,这些睡地板的浙商都成功了,小企业成了大公司,小资本成了大财富,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古话在浙江商人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浙江001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项青松出身于农民。项青松从不避讳自己的身份,相反,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因为从小种过地吃过苦,学了很多很多东西。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说:“1992年的时候,我在试制卫星天线,那个时候室外气温有40多度,有员工就讲,老板你要不要出去?我说没关系,我觉得我现在比种地好得多了。我一直有这样的心态,所以我做什么都不觉得苦。”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早年在胡庆余堂当学徒时也是吃尽了苦。
胡庆余堂创建于1874年,是胡雪岩创办的。冯根生的爷爷是胡庆余堂的第一代学徒,父亲是第二代学徒,冯根生是第三代学徒。
胡庆余堂的学徒要练的基本功很多,望、闻、问、切都要学,仅是中药“整炮”这一项,就得学习原料的挑选、整理、干燥、炒、炙、漂、煅、飞、洗、去毒以及遵古的配伍。而这些基本功的学习都要在三年内完成。冯根生是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除了学做生意,他还必须做一些杂活,诸如擦柜台、扫院子、给师傅打水盛饭等,因为,他没有了师弟。
谈起在胡庆余堂做学徒时所受的苦,冯根生说:“做学徒是很苦很苦的,学徒3年期间不准回家。平时早上5点钟起床,晚上10点钟才能睡觉。早晨起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认两个小时中药。认药的数量是每天增加两种,一年720种;三年下来,就是2000多种,要知道它的产地,它的药性,比如是寒性、热性的,还是温性、凉性的。如此学下来,所有的中草药都在你的脑子里,这个药治什么病,配什么方就全知道了。早晨,认完中药,就开店门,擦柜台,什么活儿都要干,一直忙到晚上7点关门。然后再认药,直到晚上10点才能睡觉。
“其实睡也是睡不踏实的,因为药店是24小时接药方。如果店外有人敲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