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页)
完成这一目的,也说明她不光是美貌,更是一位慧智心灵的奇女子。
有关于吴三桂与陈圆圆的相识,一直以来民间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崇祯帝最宠信的田贵妃死后,为重新蒙宠,田贵妃之父、当今国丈田弘遇重金将圆圆赎身,欲献给当今圣上。这时恰逢吴三桂进京,早以对吴三桂慕名已久的陈圆圆趁机向田弘遇献计,此时应结交这位实力战将,以备不测。田弘遇问她有何方法,圆圆表示愿以歌舞献之,以此作为结交的由头。田弘遇答应了,三桂到田府后,圆圆席间出来献舞,吴一见倾心,提出只要能得到圆圆,愿保国丈全家平安,田弘遇为笼络住这位少年英雄的心,于是欣然应允。但吴三桂也没有白收这份大礼,还是送出千金以示感谢。
另一种说法是崇祯对田贵妃宠爱有加,周皇后之父周奎为替女儿争宠,花重金将陈圆圆买来,欲送宫中听命于周后,以迷惑皇帝。周后亲自见了圆圆,非常满意,遂将她送往后宫。但崇祯此时被军国大事所扰,不近女色,圆圆在宫中三个月竟然不能成事,于是,周皇后又将其送还。正好吴三桂来到周府,圆圆对这位周国丈同样说了与上一个版本一样的话,于是周国丈设宴请吴三桂,席间圆圆出来,吴表示出对圆圆倾心之意,周奎顺水推舟,将圆圆送了给他。
这两个版本都涉及到了一个事实,即陈圆圆的赎身是一次政治活动,而策划这起活动的人,是国丈甚至皇后级别的高层。陈圆圆最初无疑是预备送给皇帝的女人,当这一路数行不通时,又被转送给了高层最想结交的实力派人物。对陈圆圆来说,无心间卷入了宫廷###中,本是不幸之事,但她毕竟不是一个甘愿受人摆布的女子,她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见识,成功的为自己“洗了底”。在遇到吴三桂以前,陈圆圆其实一直在别人的控制中,但是她凭着自己的聪明与才情,成功的摆脱了别人的控制,找到了心中理想的伴侣。这个她想要得到的人,不但是一个实力派铁腕,更是一个多情男子,对她也早已倾心。
不过,陈圆圆虽然一生被###相包裹,但她却只是一个渴望爱情的平凡女子,而不是吴三桂一样的政治动物,尽管后来她没有名分,但还是心满意足,被吴三桂拥有后就没有什么更长远的想法了。当吴三桂结束北京的短暂行程,又要回到边关时,吴三桂与陈圆圆正情浓难解,如胶似漆,原本也想把她带走,但吴襄当时在京,劝他专心作战,待战事稍松时再当相聚。对此,陈圆圆没有挽留,两人只能依依惜别。吴三桂后把她安顿在父亲吴襄府中。
。 想看书来
英雄无奈是多情(3)
有的时候,历史是很微妙的,无意间的一个决定,却成了改变历史的关键,吴襄替吴三桂作的这个决定,就是如此。
虽没成为吴三桂的妻子,却差一点成为皇帝的女人,这是世人强加给陈圆圆的标签。可惜的是,这个标签对她未必是什么好事,以至于后来,无论是土包子出身的刘宗敏还是流民大哥李自成,都想以拥有这位皇帝的女人为荣,故而惹出许多事端。
对于陈圆圆的被掠,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李自成允许大顺兵追赃后,吴襄也不幸成为追赃对象,而负责对他追赃的,就是那位专喜欢折腾权贵的刘宗敏将军。刘宗敏不但好拷掠权贵,还好色,他来到田弘遇府,马上将田府中稍有姿色的女眷全部掠到自己营中,后来听说田府中第一美女陈圆圆尚在吴襄府中,大喜,马上刑拷吴襄,迫使其交出陈圆圆,掠到自己的府中。
还有一种说法与李自成有关,说李自成进京后,从太监处得知,先帝生前担忧国事,不好女色,后宫中鲜有佳丽,唯有陈圆圆名艳天下,绝世所希。李自成打听她在哪里,太监如实相告:今在吴襄府中。自成大喜,于是马上命人刑讯吴襄,令其交出圆圆,圆圆最后被掠到宫中,奉命服侍现任皇帝李自成。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隐含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当时,无论是谁,都将占有陈圆圆视为一种胜利。吴三桂如此、李自成如此、刘宗敏也如此。女人本非祸水,但那些为女人而动念头的男人,却成为祸害的根本。拥有天下,拥有天下的财富包括拥着天下的美女,这种思想体现的是政治上的极端短视,是典型的流寇思想。
对于陈圆圆被掠之事,吴三桂一开始并不知道,但是对李自成的不信任与失望却是先从父亲被拷掠开始的。
李自成为了稳住吴三桂,曾令牛金星以吴襄名义写了一封信,由吴三桂以前的同事唐通捎来,唐通还对吴三桂说,“老总兵无事,新主对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