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其物理功能是光线变强的时候,瞳孔就会缩小,以防过强的光线刺激视神经;光线变弱的时候,瞳孔就会放大,尽量让更多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以获得清晰成像。这一切动作都是由控制虹膜的平滑肌来完成的,而平滑肌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无论你怎么努力,也不能进行主观控制。如图4…1。
有意思的是,随着进化的演进,人的瞳孔反应也变得更加复杂和高级。实验证明,人在看到喜欢的东西时,瞳孔会放大(比如色男看到性感美女,或者赌徒看到一手好牌),以保证多看一些美好的景象;而看到不喜欢的东西时,瞳孔则会缩小(比如观看血淋淋的外科解剖手术),以尽量避免受到负面刺激。当然,只有瞳孔变化的人,都算是城府很深的高手,即使内心波澜壮阔,外表也不动声色。对于一般人而言,看见美女肯定眼睛睁大,惊叹不已;看见血淋淋的场景,早就紧闭双眼,高声尖叫。
这就是视觉应激反应的规律之一。
视线转移
测谎的过程中,被测试人也会试图通过眼睛来改变自己的心情。
当被测试人遇到刺激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比如愧疚、心虚、尴尬或者恐惧时,往往会下意识将眼睛从提问的人(这个提问的家伙就是最大的负面刺激源)或者其他刺激源(如案发现场照片)上移开,转而看其他地方。因为如果继续观看负面刺激源的话,会造成负面情绪不断积累,让自己更加难受。即使测试环境中没有美女、钞票这样好看的东西,但只要不再看到那些令人憎恶的东西(包括提问人),也会让自己感觉相对好一些。
这就是视觉安慰反应,因为眼神的逃避,实际上是为了安慰自己的心情。视觉安慰反应的逃避没有一定的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共同之处是把视线从负面刺激源上移开。因此,这个反应最重要的是一组搭配:负面刺激源+视觉逃避。
用眼睛缓解压力——视觉安慰(2)
常见的有图4…2 中所示的几种方向。
视觉安慰最典型的反应不光是逃避,更是要看向能使被测试人感觉舒适的目标。如果测试环境中有这样的目标,比如亲人,那么被测试人在受到负面刺激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望向对方。这样的反应在法庭审判的时候经常发生,被质询的人(不只是嫌疑人)可能会在听到负面质询和审判结果的时候,转头看看自己的律师或者观众席中支持自己的人,寻求心理上的舒适。
视觉安慰反应的出现,说明负面刺激源有效,体现了被测试人的负面心理状态,常见的有愧疚、恐惧、厌恶等。一旦这样的反应出现,则可以判定当前的刺激源是用于分析其内心真实想法的有效线索。
两个荒谬的传说
1。 人说谎的时候,眼睛会往左看
这是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除了这种观点之外,还有种更复杂的说法:“如果是回忆事情,大部分人的视线是往右的,如果是编造,视线是往左的。”有人解释道,这是因为左脑负责理智,右脑负责非理智。
这个结论的原始出处我们查找了很久,现在还是不知道是哪家科研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按照这个结论来判断人是否说谎,会产生大量的错误判断。
根据眼睛转动方向来判断是否说谎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个结论最多只能是基于统计数据,也就是说有的“研究人员”统计了一些人说谎的表现,这些人说谎的时候多数眼睛向左看。暂且不论这种统计是不是真的(很多是以讹传讹),作为测谎的依据而言,是假的,是伪科学,因为视线的转动方向和左右脑的交叉控制没有关系。往左看,并不是只有左眼动。
如果说眼神的移动能够帮助抓谎,它的正解是:违背基线反应的异动,是说谎指征。我们通过很多测试,实例证明了传说的荒谬性。
此处仅举一例。
有一次测试的时候,测试人员先问了诸如姓名、年龄等客观问题,又让被测试者心算了一道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学题(比如1233/3= ?),这些测试题目正是为了积累被测试人员的基线反应(习惯)数据。
当时接受测试的小伙子在回答这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时,每一次都出现了眼睛向左看的自然反应。如果按照传说中的说法,他就是在说谎了。其实不然,这些动作仅仅是他个人的习惯。
后面问到一些有压力的题目时,他的眼睛就没有出现同类的反应,进一步确认了这个结论。例如,一道关于每个月花销费用的题目问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