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页)
自己也未透露名姓,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他来自北京。当我转过头去看他时,他好像就在我的房间里。即使在照片上,他看起来也比我认识的任何人更具有活力,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有气魄的人”,他洋溢着气魄,或可以说他本身就是气魄,这一切都集中在他的表情上,他的目光完全是快乐和闪光的,它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们:“生活是无比的幸福。”
他安详、飘逸,充满智慧。看到他这样突出的姿态,你会认为历史形态学对他有什么意义吗?用青蛙的观点来交换鸟类的观点是不成问题的,他在“那里”。他的位置是永恒不变的。他没有看法,只有爱。他没有宣扬智慧——他放射着光辉。
你认为他是罕见的吗?我不认为,我相信在世界里,在最出人意料的地方,有像这位闪光人物一样的人或上帝存在。他们不是莫测高深的,他们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没什么神秘,他们在明处,永远在“视线之内”,如果我们离开他们,只是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他们神圣的纯洁。我们说,“发光的人”,但我们从来不问是什么使他们闪光。人,神圣的人,燃烧着生命之火,照亮无尽的爱,在喧嚣的世界之上保持安详,但仍是世界的一部分,我们怎么会不向往做这样的人呢?有更好、更深沉、更充分、更令人爱慕的人吗?在房顶上大喊!我们想知道,想立刻就知道。
我不需要等待你的答案,我在我四周看到了回答。它并非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一个含糊的回答。在我身边的那位发光者直视着我:他害怕没有直视世界,他既没有抛弃也没有拒绝这个世界,他是其中之一,正像石头、树木、野兽,鲜花、星星一样是世界的一部分。他这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可能是他的一部分。……当我环视四周时,我只看到脸的轮廓,他们正尽力不去正视生活,生活太可怕、太恐怖,太这个、太那个,他们只看到生活这条可怕的巨龙,于是他们在这一怪物面前变得软弱无力了。如果他们有勇力去正视龙的下巴的话,那么一切都会不同了!
在我看来,所谓的历史在很多地方不过是表现了这种对生活胆怯的态度。一旦我们做出像士兵那样简单的“向前看”的动作,我们称为“历史的东西”就有可能从意识中消失。比向后看世界更糟糕的是斜视。
在我们提到“创造历史”的人物时,我们是指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但我身边的这个人是绝不会做这种愚蠢的梦的,他知道人改变不了任何东西,甚至不能改变他自己。他知道人只能做一件事。那也是他生命的唯一目的,那就是打开灵魂的窗户!是的,人能够作出抉择,是让光明进来还是把它关在窗外,在作决定时,人就行动了,这就是他的部分创造。
睁大双眼,骚动一定会停止,然后,当骚动停止时,真正的音乐就会响起。
鼻孔里喷着烟和火的龙只是为了消除自身的恐惧,龙并不是守卫在世界的中心,而是守卫在智慧之洞的人口。只有在迷信的虚幻世界里,龙才具有真实性。
在大城市中无家可又想家的人!施本格勒花了多少心血用令人心碎的言词描绘了“知识分子流浪者”的困境——没有生活来源,贫困、疑惑,没有精神,再加上无家可归可又想家。原始人可以离开土地,四处流浪,可是知识分子流浪者永远也不会这么做,怀念大城市比其它任何思念之情都要强烈,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是他的家。即使是最近的乡村也是异国他乡。他宁可死在人行道上也不愿“回”到乡村去。
让我更明确地说,在这番“阅读”之后,现实世界中没有任何东西对我来说是有意义和重要性的。每日新闻就像天狼星那么遥远,我处在变革过程的中央,一切都是“没有生命,变了形的”。
只有一个标题仍能让我兴奋。那是——世界末日就在眼前了!在这虚构的句子里,我从未感到过对我自己的世界有什么威胁,它只对现实世界有威胁。我与奥古斯丁比与杰罗姆更亲近,但我还没有找到我的非洲。我想修理的是一间通风不良的小屋,我单独呆在里面时,感受到一种奇怪的平静,它不是一种一能被理解“的平静。哦,不!它是间断的,预示了一种更伟大、更持久的平静,这是一位在内心世界能使自己与外部世界条件相适应的人所有的平静。
它还是一个阶梯,有修养的人几乎不能跨越这一阶梯。
一位哲学家曾说:“永恒的生活并不是超越了坟墓的生活,而是真正的精神生活。”我用了多长的时间才意识到这句话的全部含义啊!……整个十九世纪俄国思想家都全神贯注在“世界末日”的问题以及在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