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有惊无险
王进忠从副师长的位置上告别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飞行事业,无可奈何地搬进了干休所。 他一辈子以飞机为伴,以白云为友,以蓝天作施展才干的舞台,曾经有过怎样的流金溢彩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生经历呀。 想当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是他王进忠驾驶伊尔…18飞机,冲出〃战火纷飞〃的武汉重镇,把毛泽东主席送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到南京、杭州、济南……历时60余天的专机飞行。虽然后来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他只是驾机从空中遥望载着毛泽东主席的专列在各地奔驰,然而,这也是多少同伴可望而不可及的呀。 飞行一辈子的王进忠,当然不仅仅只为毛泽东主席开过专机,他还执行过〃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大元帅、中央政治局七个常委的专机任务。不然,他在向我们讲述过去的那一幕幕时,也许因为经历带有传奇色彩的缘故,所以与平时稳健、沉静、朴实的形象判若两人。 有惊无险 刘亚楼如坐针毡。当飞机冲破云层,降落在跑道上时,他还心有余悸,从塔台飞跑向飞机,冲着刚下飞机的机长直喊:你怎么不颠他几下,吓唬吓唬他,看他下次还敢不敢坐飞机。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飞行这一行本来就是冒险的事业,受着大自然的制约,意外的事情总是难免发生。如发动机停车,机上其他部件突然损坏、结冰、颠簸、遭遇雷电风暴等等突发情况,实不足为奇。 1956年初夏,毛泽东主席从广州经长沙、武汉回北京途中,不幸被雷雨云拦截,飞机改道绕行,延长空中续航时间30余分钟。这一突然变故可把中央、尤其是空军首长急坏了。亲临机场塔台坐镇指挥的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如坐针毡。当飞机冲破云层,降落在跑道上时,他还心有余悸,从塔台飞跑向飞机,冲着刚下飞机的机长直喊:你怎么不颠他(指毛主席)几下,吓唬吓唬他,看他下次还敢不敢坐飞机。 刘司令员话出有因。 乘飞机同飞行一样是需要冒险精神的,因为谁也不能排除事故的可能性。刘亚楼深知这种可能对于毛泽东主席也不例外。万一有个闪失,一架飞机的价值是有限的,可这个责任是空军司令承担得起的么! 这次有惊无险的航行,由于它的特殊性,引发了刘亚楼的〃怪论〃,便很快传遍了飞行师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员。到如今,仍有人绘声绘色地讲给下一代。事情的经过有些细枝末节的出入变化可以不予计较,但有人把这次飞行错记为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乘飞机,并有人以此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就很有更正的必要了。这回,非但不是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乘飞机,相反,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坐飞机。以后他又多次坐飞机,航行时间达一百多个小时。
紧急命令(1)
待我们飞到王家墩机场上空时,下面的人急得恨不能把飞机拽下去。他们不间断地大声呼叫:〃你们应该服从指挥,按原计划降落!〃 毛泽东主席最后一次坐飞机是1967年7月21日,也就是震惊武汉、轰动全国的被故意制造的〃7·20〃事件的第二天。 这天凌晨,毛泽东主席秘密从汉口起飞,降落在上海的虹桥机场。也许正是这次特殊飞行背后的众多因素,促使毛主席紧接着进行了闻名全国的大视察,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遥想当年,各地红卫兵已是〃四面出击〃。军队还是相对稳定地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撼泰山易,撼解放军难〃的著名论断,是在以后有人企图搞乱军队时才发表的。 1967年7月20日下午4时左右,我们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必须在30分钟内起飞!降落点……汉口王家墩机场。 在正常情况下,仅准备飞行航线、飞行资料、机组协同、了解天气等项工作,时间就不得少于两个小时。而这次从下达命令到起飞,只给了我们30分钟,大家都感觉到了情况的严重和紧急。 经过简单的准备,我和副驾驶李万福带一个机组,李克修和副驾驶张学连带一个机组,拎着飞行图囊和简单的常备日用品,匆匆赶到机场。 停机坪上,5辆解放牌军用卡车静静地停靠在飞机前。车斗后面用国防绿帆布封闭得严严实实。我们打开机门,按分工对飞机进行各项检查。此时,车后的帆布被掀开一角,从上面走下一个头戴钢盔、荷枪实弹的武装士兵,两个、三个……他们由一名分不清什么职务的指挥员率领,秩序井然地迅速蹬梯上了飞机。 伊尔…18飞机的满载人数是110名。我们按照命令的要求,在半小时内,满负荷起飞,运送中央警卫团的武装战士,直飞紧急中的汉口。 与我们隔城相望的东郊首都机场,18日刚刚从汉口返回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在战士们鱼贯登上机舱的时候,他的座机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