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第二天,几人起了个早,套上了杜家的骡车。这骡车因为当时计划着往北边走,家当都在车上,杜仲平特意花了不少钱,将这车做得宽敞结实。外头瞅着不咋地,里头却是挺舒服的,毕竟来的时候晚上大都是睡车里的。
两家加一起要买的东西不少,恐怕一辆车又坐人又装东西搁不下,就又把赵八家的板车栓在后面。他家的牲口用熟了的,并不需时时赶着,拴在后头自己就跟着走了。赵八有扛了几袋粮食及几张硝好的皮子等,放在后头车上,要到城里卖了。
几人上了前头的车,只赵八坐在外头赶车。只听他“啪啪”的几声鞭响,车就缓缓上路了。
这边车厢里很是宽敞,杜仲平怕路上冷,在车中间还拢了个火盆,还带了两条薄被盖着腿。这几天,明显觉着南边带来的衣服不够厚,大人都如此觉得,杜仲平越发担心起谨儿来了,生怕他冻着,走哪都把他捂得严严实实的。
几人在车里说说笑笑并不难过,只可怜赵八在外头赶车,吹着风挨着冻。路上杜安倒是想要换他进来暖和暖和,他偏不肯,说是杜安不认识路。杜安过意不去,就只有时不时送出点热水什么的。倒是方胜说,原来他们进城也就是赶着板车,赶车的冻着,坐车的也冻着,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下车跑一段,暖和了在坐车走。谁家里也不舍得把好好的被子放到车上去盖,弄脏了还是小事,要是下个雪什么的,回去就没法盖了——棉花不便宜,谁家也没多余的钱多做几条预备着。今儿还能点个火盆,喝点热乎水,已经不错了。
一路直走了两个时辰才到了锦阳。锦阳城在北边,颇有点军事重镇的意思,城门有兵士检查,兼收几个进城费。
到了赵八他们的时候,只一人撩起帘子看了一眼,回头与赵八招呼道:“可是发达了,竟赶着这样好的车了?”
赵八笑道:“去你的,这是新来的杜秀才的车,如今是我邻居。等年下歇了假去找我喝酒,留了狍子肉了。”
那人道:“竟是位秀才?倒是失敬了。我休了假必去的,你且备好酒吧。”就挥手放行,并不收他们钱。
及至进了城,赵八径直将车赶到西边的街上去。原来锦阳城里军士居多,商业并不发达,所有商铺都集中到西边一条大街上管理。
赵八把车赶到靠东边相熟的一家油坊,与老板寒暄了几句,又托老板帮着看看车。那老板满口答应了,赵八等人谢过,就一路向里去逛。
街上的光景实在没别的城里那么热闹,铺子里卖的都是些必需品。几人先到一家皮铺将赵八的几张皮子卖了,杜仲平看店里虽没什么貂皮、狐皮之类的,羊皮什么的倒是多些,想着天冷,家里人也要有几件皮袄才行,就和杜安两人挑着厚实的羔羊皮着实挑了几张。
几人又到了药铺,将采的药材卖了,掌柜的与方胜认识,并没压价,给了个厚道的价钱。杜仲平见他家店里有配好的丸药,就拣着常用的几种买了,刚到手的银钱又回去了大半。不过也没办法,村里没正经的大夫,万一生了病,请大夫怕是来不及,还是自己预备点好。
办完了这两件事,几人就开始了大采购,当然主要是杜家二人主买,方胜赵八跟着参考兼帮着讲价——其实价钱不高,方胜是怕杜家都是外地口音,店家欺生,有熟人跟着,自然不敢了。
第七章 。。。
大大小小的缸、坛、罐,难得遇上的几种调料,盐,大包的棉花,厚厚的纸张,蜡烛,灯油??????林林总总,杜仲平觉得自己总能发现要买的东西。等回到那家油坊的时候,几人手里已经大包小包的提满了,后面还跟着几个送货的。
及至往车上装的时候,赵八一拍脑袋:“来干什么都忘了!”就到后面的车上将几个袋子提下来,招呼油坊的伙计:“还照着以前的例换些油。”
那伙计是熟了的,也不多说,自去称豆子换豆油给他。杜仲平见了,觉得好奇,忙跟了去问。
原来,这家油坊的老板做生意极活。他见这边庄户人家多有种豆子的,就允了直接用豆子换油,省着这农民卖了豆子换了钱再来买油。省事不说,少了中间这一手,两边都得些方便。因此周边庄子上的人都爱来他家换油,他这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杜仲平见伙计打油并不克扣——一般卖油的都是用固定大小的勺子舀,一勺子就是一斤,故此看的出来。这伙计打油都是满满一勺子舀到坛子里,不洒出半点,且看油色很正,就跟着也买了一大坛,只是他没豆子换,只好数出钱来。
店里伙计手脚伶俐,不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