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抗夤刈⒆琶拦�古仪蚨拥睦捶谩�
如果说思想认识可以等待,可以从长计议的话,宣传报道则必须面对现实,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广播传播及时、覆盖面广,直接面对全国各方面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反过来说,全国8亿人民既是听众,又是中央电台广播的最严厉的监督者,稍有不慎,各种政治帽子会上下左右扣下来。也许考虑到这种复杂性,毛泽东主席过问过这次宣传工作,而总管这次接待工作的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着宣传报道。
毫无疑问,中央电台的宣传报道必须紧跟中央的部署。这在新闻报道中还比较容易做到,着重报道好有关活动也就是了,最困难的是如何完成好中央交给的转播中美乒乓球队比赛实况的任务。
这是一场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注目的比赛,关注的焦点不在技术,而在政治。要转播好这场比赛实况的最大难题有二:一是如何介绍美国?“文革”中曾经把中央电台的体育实况转播作为“大毒草”进行批判,由此而停止了转播。直到1970年7月恢复体育实况转播时,已经面目全非了。名曰“体育实况转播”,而转播的解说却离开了“实况”的现场;超越了体育本身。在几个小时的比赛中,大讲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大讲两国的友好往来,从而体现“突出政治”、“友谊第一”,为了与“技术第一”、“锦标主义”划清界限,到了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不报比分的荒唐地步。可是转播中美乒乓球赛如何介绍对方的政治、经济?不能“骂”,也不能说好话;如何讲友好交往?双方敌对了20多年。不讲这些又讲什么呢?二是要不要报比分,又如何报比分?过去的转播不报比分,难;现在要是能报比分,又是难。中美乒乓球队之间的水平不是差一点半点,而是太悬殊了,一边倒地报比分不又是“锦标主义”、“分数挂帅”了吗?除了广播的两难以外,电视转播还有一难:“文革”是伴随着剪除奇装异服和剃掉长头发开始的,看一看美国乒乓球队员的那身打扮和嬉皮士科恩那不男不女的披肩发,如何出电视镜头?为此,中央电台冥思苦想地提出了几种方案,层层上报请示,一直请示到周总理那里。
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与中美建交宣传报道纪实(3)
一位大国总理工作的繁忙是不言而喻的,又正忙于接待美国、加拿大等五国乒乓球队的来访。本来“外事无小事”,人们又心存余悸,大小事都要总理点头,研究接待事宜的会常在凌晨开始。周总理多次过问新闻报道和转播之事,4月12日针对转播中的问题指出:“转播词少一些,不要那么多形容词,怎么打就怎么说,不要说什么高超、精湛的球艺。……说自己没个完,说人家就那么几句。”总理的指示一下子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卸掉了包袱,“怎么打就怎么说”,尊重事实,紧扣现场,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打就怎么说”,不仅纠正了过去不适当的做法,成了中央电台体育实况转播的指导思想,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针对中美乒乓球赛水平的悬殊,转播中解说有难度,周总理说:比赛要有胜负,我们都胜不好,要让他们赢一点,还要教会他们。不仅如此,4月13日凌晨,周总理还审阅、修改了这场转播稿的开头部分,并作了批示:“解说词太长了,我已经都给你们改了,不要那么多形容词。”
有了总理明确的指示,那场乒乓球赛打得很精彩,转播得也很精彩,吸引了全国听众和观众的注意力。人们似乎主要不是在听在看球赛、评判谁家水平的高低,而是新奇地在看美国人,在看美国,在看另一个世界。
中国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访已轰动了世界,中国又如此重视接待和比赛,更引起外电的纷纷评述,当然华盛顿白宫的主人更懂得其中的缘由。后人评说:一向善于搞“体育外交”的中国,又一次通过“乒乓球外交”,“使小球转动了大球”。
基辛格秘密访华
播《公告》定下宣传基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飞快推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
美国乒乓球队来访才过去3个月,7月15日的下午,中央电台军代表神秘地告诉我:“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来我国访问,明天(16日)将发表一份《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你先做好播出《公告》的准备。”他特意嘱咐:“要绝对保密。”
尽管在这之前学习过毛主席同斯诺的谈话,尽管刚刚主持过美国乒乓球队来访的广播宣传,听到基辛格来访的消息,我仍然大为吃惊,究竟这一天来得太快了,仅仅几个月时间由两国间的民间交往迅速升级到官方的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