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页)
且天龙殿肯拿出典籍与我分享本就是极大的好处,在怎可再索要好处。放心,道友转告一下座头峰前辈,待在下完成一些琐事,便会亲自上天龙殿拜访一番。”
“这是极好,那我便先回天龙殿等道友消息啦。”萧潜哈哈笑道。
两人一路顺着山道下了梅山,王行送过之后便静静返回,来到李平授字之地,默默地观看,没人注意。
 ;。。。 ; ;
第二章 故人
王行只是离开了一小会,梅山授笔就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混乱。
诸多修士全然失去平和心境,隐隐分成两派,正在互相争吵,异常激烈,剩余的修士则在这激烈的嘈杂中有些无可奈何地作壁上观。
断崖正前,始作俑者李平面对眼前的形势感觉有些慌乱,此刻只是在故作镇定,时不时想插上一句,却被嘈杂的人声吞没,十分尴尬。
王行眉头一皱,看见挂在屏风上所授之字,便明白了缘由,不由无奈一笑。
一人高的长纸之上,大气磅礴地写着两个字,人和山。
这是一段历史不算太过悠久的思想论辩,所以对当下修士的理念也是影响颇深,纵然李白早已身死,新派思想任然如同野火一般在诸多有志散修之间传播着,这种新生野火与传递了数万年的古老火种相碰,必然会撞出激烈的火花,李平虽然成长了许多,但仍是个少年,如何能够掌控的了这种局势。
就在李平感到不知所措之时,一只手轻轻地搭上了他的肩膀,接着,熟悉的声音传来:“算了,这次还是先由我来吧。”
李平扭头看着王行,羞愧地低下了头,走到了王行的身后。
“各位静一静,梅山乃僻静之所,实在经不起各位道友闹腾,不知各位道友能否给个在下一个面子?”王行声音不大,却传的真切,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场面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便是那些争的面红耳赤的修士也都停下了争论,对着争论对象怒哼一声。
王行见众修果然安静下来,朗声道:“这人山之辩王某也有些许见解,不知各位道友能否听王某一言?”
虽然在场一些修士修为比王行还高,但来此参加梅山授笔便是敬重王行的书道成就,况且王行身为梅山之主,在整个玄域都是很有些分量的存在,王行此话一出,自然无人有异议。
虽然这个敏感的论题当年鹅湖之辩已然告一段落,但若不是李白施展出神启手段,也是难以辩赢,从学术辩论角度来看,当年那么多大人物依旧是没辩出个所以然来。
所以在他们看来,王行那个徒儿自己端出这个论题来已是愚蠢至极,而王行本可训斥一番便就此带过,可他却偏偏自己揽上身来。
他们倒也想看看这个近年来名满玄域的梅山之主在这个论题上能有什么独特见解,其中当然也不乏想看王行笑话者。
“人之道,重人遵道,山之道,重道尊人。此二道通南及北,并无折中之路。依王某谬见,道无非道,存即其理,重要的是遵从心道,无为外道所乱,三千大道修至极致,皆可化凡。彼之道异,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善其自身便可,又何必要争出个胜负?”王行说着,脸上挂着笑容。
众修听着这和稀泥一般的话,都是有些失望,他们本希望真能从王行那里获得一些独特见解,有些心理阴暗者则是准备抓其漏洞进行攻击,可没想到王行居然说出这般圆滑的一番话。
王行看着众修皆是沉默,很是满意淌过了那滩污水一般的论题,说:“诸位道友既异议,那这次梅山授笔便正式开始吧。”
“你虽少出梅山,但也是通读实事,如何不知那论辩之词会带来的后果?”王行坐在蒲团上,有些愠怒地看着李平。
此刻梅山授笔已然结束,众修满意地纷纷向王行拱手辞别,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梅山,待众修离开之后,王行才坐下来严肃地给李平上家政课。
李平拘谨地站着,眼神闪烁,委屈地说:“这是我第一次授笔,我只是想做到最好,那两个字真的是我领悟最深的两个字。”
“那也不行,记住了吗?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这种类似错误可别再犯,你若一直这般不严谨,我以后如何安心将梅山托付给你。”王行比之当年也多出了一些长辈的气质,李平战战兢兢地不敢再说一句。
李平在王行的督促一下一直十分刻苦努力,平时修炼便和剑阁弟子一起,难得的休息时间便全部钻进了三千道藏之内,王行也一直对他十分严格,只在此时看着李平的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