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永上书规谏。
谷永仗着王家的后台支持,对成揭秘西汉王朝败亡之谜:庸才当道 作者:周大江
首楔:两种人的舞台(1)
无论官场还是职场,自古以来都是两种人的舞台:一种人像树,一种人像藤。
像“树”者,生性顶天立地,但能不能成为所谓的“中流砥柱”,却要看机缘与造化。总的来说,这种人大多刚而易折,因此注定命运多舛。
像“藤”者,缘“树”而生,常常春风得意。他们的得意与幸福,或多或少要以牺牲大局或组织的利益为前提。“为藤之道”在于“柔”,观其要诀,首先便要做到“责任感”或“大局观”,甚至是人性良知的泯灭,否则便不可能在仕途宦海的风云变幻中,从从容容地做一棵进退取舍皆自如的“藤”。
所谓做人的“缺点”,哪怕只是捕风捉影的嫌疑或猜测,都会成为“树”身上致命的软穴,也是他们一生中最沉重的负担。因为这些东西常常被对手抓在手中,无休无止地放大,进而演绎成为击溃全道防线的突破口。
但同样的东西,在“藤”的身上,却是无往不胜的利器。他们不追求完美,甚至不在意道义与公理。“我是小人我怕谁?”人家无需捍卫自己的形象,一切以利益为先导,变或不变,真或者假,都要看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因为没有了这种“庸人自扰”的包袱,“藤”的机器就会开动得出奇的轻快。他们会把自己身上哪怕一丁点儿的优势或优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来。
换言之,人生的“缺点”,在“树”的身上,便像一小滴黑漆落在一张巨幅的白绸上,它的视觉效果会被自然放大。同样,人生的“优点”,在“藤”的身上,如同一小滴白漆落在一张巨幅的黑布上,同样也会产生无限放大的视觉效果。
再换言之,人格高尚者如果有了污点,便会令人生疑,甚而遭到全盘的否定;人格卑鄙的人如果有了优点,便会变得可爱,不那么可恶,甚而赢得全盘的肯定。
人间的法则就是这么有趣。
在我们这个“官本位”文化的国度,数千年来只有官场而没有职场。即便在传统文化日渐脱胎换骨的今天,新兴不多年的职场,也大多是古老的官场规则的延续。因此,历史上的官场现象,便是当今职场文化的始祖。
二者只有存在时间和表现形式的不同。不要以为古远的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现状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正如我们每个人的过去都不可能与当下的现实或前方的未来风马牛不相及。
读者朋友如果不相信“藤”与“树”的存在,不妨睁眼看看自己周边的人和事;如果不信今天的职场文化实际上是传统官场规则的变种,不妨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照照今天的人心百态,看看到底有多少异同。
2000年的历史就像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我们今天在这一端,而另一端的西汉王朝正好处于落日的余晖之中。我们只能依稀看到它遥远的背影。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过去是过去的今天,今天是未来的过去。在这条一脉相承的“长江之水”中,今天的时代不但深受其滋养,也深受其束缚。
姑且只谈2000年前西汉王朝的古人,到底有多少影子折射到今天,读者朋友们可以自己去判断。
西汉王朝的江山虽然是高祖刘邦打下来的,但帝国的治理构架,则为他的儿子、文帝刘恒所开创。因此,刘氏皇统的根,还是应该追溯到文帝身上。
文帝之后,经历了景帝、武帝、昭帝和宣帝4朝的连续昌盛,从元帝刘姡Э�急闶且桓龇炙�耄�哟俗�虢�尤障碌木车亍U馐抢�返墓彩丁�
皇帝无疑是帝国的核心,也是支撑天下兴亡的大树。从元帝朝开始,帝国其后的皇帝们便一代不如一代,再没有了“擎天嘉木”的风采。
既然皇帝不能支撑帝国的天空,那么,必然会有臣子站出来,分担更多的戏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臣子们的命运,便更多了几分精彩,也多了几分苦难。
正因为如此,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帝国的官场才更富于戏剧色彩,也才更富于借鉴意义。
但无论如何,在广阔的舞台上,依旧离不开两种角色:藤与树。
“树”的命运无疑是最悲凉的。
仅就西汉王朝下半页而言,这类人的命运便可以分为如下4种:
第一种命运以韩延寿为代表。
韩延寿是宣帝朝有名的地方官。他曾经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