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3 页)
歉删煌噶恋摹�
据说,这些信徒很少带盘缠,背着破旧的小布包,一路上都是化缘而来,遇到有人的村庄就请求饭食和寄宿;漫漫长途只能随缘依靠路人施与的财物和食物。他们的虔诚被其他信徒认同,艰难的朝圣之途也容易打动远行者,所以往往这些人不用伸出手就会有人主动施与。在藏传佛教文化盛行的西藏,是藏家人共同的信仰支撑他们栉风沐雨,最终跪拜在布达拉宫脚下。
乞讨者(2)
然而,整整几天在拉萨各个角落兜兜转转,我却无法将背包中的铅笔、糖果布施出去,拉萨的乞讨者似乎不需要这些。那些乞讨的孩子也让我感到困惑,他们好像自小已经懂得如何向陌生人行乞,有时会抱住你的腿,有时会扯住你的衣服“叔叔阿姨,行行好”,有时几个一起围拢你,让你无处可逃。他们只要你口袋里的纸币——似乎和任何一个其他城市的行乞者没有分别。前往珠穆朗玛峰的长途行程中,我带上了所有礼物,也许在那些还未被商业和城市洗礼的沿途山区会有孩子羞涩或腼腆地喜爱它们吧。
一路上从许多村庄擦身而过,并未做过多停留。只在进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的定日县边界,车停下来,向导下车处理边防证、珠峰自然保护区门票等事宜。车门紧闭,他站在车门口,严肃地告诉我们:“请大家就在上面等待,不要下车,也尽量不要给下面的孩子钱物,你给不过来。”正在我们纳闷的时候,司机快速打开车门,向导下车后又迅速把门关上。1米1花1书1库1 ;http://www。7mihua。com
果然,一大群孩子跑过来,大的差不多七八岁,小的三四岁,十来个孩子团团围着拽着向导,我看到向导有些粗暴地摆脱他们的撕扯朝售票处走去。这样的情形有些难堪,孩子们也马上意识到向导那里没有甜头,转而跑向了我们的车子。全部站在下面,仰头向我们伸手祈求,他们的脸上和身上都脏兮兮的,衣服穿得歪歪斜斜鼓鼓囊囊,嘴里不知喊着什么,使劲地朝车窗伸手。几个女孩掏出口袋里的香蕉、苹果递下去,马上一堆黑乎乎的小手伸过来争抢,大孩子推着小孩子,小孩子跳起来差点压倒了更小的孩子。抢到水果的孩子不吃也不走开,又伸出另一只手乞求着,姑娘们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还能再给什么。
这样的场景使人心酸,这些孩子应该来自附近的村庄,知道这些是外地旅行的车辆,每天期待着它们路过并能抛下一些财物。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否是留守儿童,父母离开贫瘠的土地去城镇里做生意养家糊口。他们中的一些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人管束,还在这里以乞讨为业。我那些礼物明显对他们是不适用的,同伴拿出面包想要给他们,我阻拦了她。
每天路过的游客都这样施舍,他们每天这样追逐和乞求,从小就陷进这样的模式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就是每天从外来的人那里乞讨而得一两件新奇的食物或用品。如果旅游业给他们带来的仅仅是这些,他们幼小的心灵认同并接受着贫穷和乞讨,那又该如何去塑造他们的山峦和远方?他们这样生活下去,只是从路边走向城市去乞讨,从小到老吗?
又是好一阵纠缠,向导掏出一些零钱给他们,才使劲挣脱他们的拉扯上了车。他抖了抖自己的衣领,对我们说:“看到了吧,这些小孩可厉害了,你们一下车就上不来!”当汽车重新发动,那些孩子向我们挥着手,追着车子奔跑。大大小小的孩子像一团团弄脏了的羊毛,没有人清洗他们,也没有人把他们放在温暖、干燥的地方认真梳理和纺织。
来到这里的汽车尾气更加熏脏熏黑了他们的小手,我无法把那些彩色的画笔和本子交给他们,因为我无法告诉他们,这些可以拿来画下他们的村庄、近处的雪山,还有他们本来红扑扑的脸蛋。后视镜中,灰色的羊毛团越来越小,他们停止了追逐,我们都各怀心思不说话,如果没有我们涉足他们的家园,他们是否会停留在质朴的农耕生活中;如果不是有更多物质和财富的诱惑,他们的父母是不是不会远离自己的村庄,而藏家人间的施舍与给予的秩序是否更加单纯?
乞讨者(3)
到达珠穆朗玛峰大本营后,毡房里卓玛家的小女儿坐在床上好奇地望着我们,她穿得整齐干净,两只水灵灵的眼睛煞是好看。我又想起了那些脏脏的孩子脸,他们的脸庞也应该如此明亮啊。我问她:“小妹妹,你多大啦?”她脆生生地用普通话回答我:“七岁。”我很惊喜地又问道:“你上学了吗?谁教你说的普通话呀?”卓玛在一边打酥油茶,一边腼腆地帮她回答:“读小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