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页)
为了公开表示他们对公司的信任,凯斯和李文发动了名为“股票回收”的活动。他们同意花公司50亿美元的钱买回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在市场上的股份。对投资者来说,这个消息十分振奋人心。股票回收意味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公司的股份被低估了,李文在2001年1月宣布回收计划时明确地使用了这些词:“我们相信我们的股份被低估了。”
摩根士丹利公司著名的网络分析玛丽·米克尔同意李文的观点。她第一份关于新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报告于2001年1月19日公布,她将公司称为“我们赚钱最好的方法”(很明显,她不是指摩根士丹利代理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赚的那6 000万美元)。米克认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票会在一年之内达到75美元,比现在上涨50个百分点。她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评级为“强力买入”。在米克尔追踪的所有公司中,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是2001年年初惟一得到这个认可的公司。
精简机构
鲍勃·皮特曼十分乐观,在他清楚的头脑里没有含糊和否定的余地:有一项工作要做,而他负责这项工作,这件事很简单。他理所当然地告诉《商业周刊》:“公司必须完成预定的数字。”
皮特曼早就开始工作了,他强迫新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接受美国在线集权、互动、灵活的文化,再也没有个人领地了。在皮特曼的领导下,时代华纳的部门领导每隔几周就开会讨论合力工作的方法。虽然有些人从来没有说过话,但现在他们突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完成向华尔街承诺的数字。
在与美国在线并购之前,时代华纳各部门在李文领导下,每几个月才向总部报告一次财务状况。除了这一点之外,几乎没什么证明他们是一个大公司的一部分。同在一片天空下,各部门管理者的自治权经常激怒李文,但在他管理时代华纳的10年时间里,他从来没能改变他们,最后他只好放弃了。如今,由于皮特曼和他的强硬手腕,各部门被迫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可能李文个人不喜欢皮特曼(大家都注意到他总是毫无感情地直呼皮特曼的姓,“事情怎么样了,皮特曼?”而不是“事情怎么样了,鲍勃?”但是他和凯斯一样认为皮特曼疯狂的野心和对钱的热爱有利用价值,皮特曼很活跃。
这两个人是两个极端的对比,李文自己也承认他的“魅力在流失”。皮特曼很有魅力,他天生知道如何控制别人,甚至欺侮别人,如果需要那样做的话。而李文尽力避免冲突。皮特曼则以此为生,这一点让他们之间的摩擦大增。另一个本质区别是:李文蔑视钱,仿佛他住在山顶上,整天数念珠祷告而不是数钱;而对皮特曼来说,做生意就是要挣钱,而不是与众不同或改造世界。新闻主持人汤姆·布劳谈到他的朋友皮特曼时说:“他体现了美国南方人的魅力,但是提到做生意,他的DNA就变了,他就变得很冷血”。
谈到在他接管之前时代华纳各部门是如何管理的,皮特曼很傲慢地说:“按他们的行业标准来看,他们做得很好,但我们要让他们做得更好。”如今各部门经理必须每周做详细的财务报告,其中记录有收入、利润、销售、用户、收视率等。皮特曼着迷地跟踪他们的进展,他命令他们大幅度地削减支出,总共只有10亿美元支出,并且让他们提高最少10%的收入。在早些时候的一次部门会议上,一位曾暗指经济气候(乌云和即将来临的暴风雨)的管理者被皮特曼裁掉了。皮特曼不耐烦地直奔主题,“你能完成这些数字吗?”任何一个没能完成数字的部门领导都会接到首席财务官迈克·凯利充满敌意的电话,他要求他们解释理由。
艰难的磨合期(2)
为了让时代华纳各部门的目标和并购后公司的大目标一致,根据各个单位业绩发放的长期激励奖金如今被取消了。管理者们领到的奖金不是现金,而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股权,而公司剩下的万员工大方的利润分成计划也被股权所代替,美其名曰“创业者的股权”。
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股权会把美国在线制胜的所有优点注入到新公司里—刚毅、执著、兴奋,这听起来很好,但是用股权来代替现金、奖金还有一个更实际、更直接的理由,股权不像工资和奖金被认为是公司财务报表的支出,它们就像免费的钱。据迈克·凯利计算,通过股权来替代奖金和利润分成计划,公司光在2001年就可以节省1亿美元,如果能把新员工的退休金补助都去掉的话,还会省更多的钱。
皮特曼很轻率地向华尔街承诺,精兵简政后能省下10亿美元。这个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