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了。他对自己说,那样的增长率根本不可能。洛甘转向坐在他左侧、时代公司的总编诺姆·波尔斯丁会意地扬了扬了眉毛。据波尔斯丁说:“多恩和我互相看了一眼,都在想皮特曼这是在吐什么烟雾。而我们要如何才能抓住他讲的一些东西。你根本不会认真对待他。”
在洛甘看来,皮特曼的财务目标大胆又不负责任,李文和凯斯也没有说服洛甘。李文和凯斯预测,一旦两个公司一起肩并肩工作,收入会增长到400亿美元,资金流通会增长30%,上升到110亿美元。洛甘从1994年开始经营时代公司,他将这个部门经营为全国最大、利润最多的杂志集团。而在他眼中,李文和凯斯抛出的数字根本不可能实现。要想完成皮特曼承诺的数字,美国在线就要提高广告销售量,提高到相当于时代公司和特纳广播现在的广告收入的总和。
时代华纳其他部门的领导也同意洛甘的意见:他们认为并购案建立在虚假的前提和鬼把戏上。56岁的时代华纳有线公司主席乔·科林斯是位典型的时代华纳部门领导。科林斯大胆而独立地经营自己的业务,如同管理一块私人封地似的,他拒绝接受总部的命令。大多数时候,他的表现像是他的部门和时代华纳其他部门没联系似的。特德·特纳曾经一次又一次抱怨科林斯拒绝传送时代华纳的节目。公司的CNN财经频道和CNNSI(CNN新闻集团的体育新闻频道)体育网络主管向科林斯施加压力,试图提高他们的收视率。特纳广播没能说服科林斯用时代华纳有线公司来传送其新开发的儿童网络飞标或地方体育频道特纳南方。负责特纳有线网的泰里·麦克圭尔克说:“在所有有线经营者中,时代华纳是我最差劲的客户。你想知道他们给了飞标频道多少用户吗?一个也没有。你想知道他们给了特纳南方多少用户吗?一个也没有。”
并购进行时(5)
时代华纳有线公司的收入是61亿美元,其现金流通比时代华纳其他部门都多,所以它不需要其他人的任何帮助。这是乔·科林斯的观点,而且他自作聪明地不打算改变科林斯的观点。科林斯原来是一位海军军官,是哈佛大学的MBA,媒体一致评价他“强大”、“粗暴”、“体格强健。”他明白美国在线对时代华纳有线公司的需要远远超过时代华纳有线公司对美国在线的需要。在过去的5年里,他花40亿美元升级有线系统,安装能够传送大容量数据的铜和光纤有线电线混合网。时代华纳有线公司的高速网络准入服务器—马路选手早就拥有100万客户,而且每周还要新增加2万人。而且早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之前,科林斯就和美国在线处于一场关于开放准入系统激烈的斗争中。美国在线想依靠华盛顿立法者利用时代华纳走进美国家庭,但科林斯拒绝了美国在线的要求。虽然他的老板李文和凯斯做了一笔交易,但科林斯依然将美国在线视为敌人。
另一个讨厌美国在线的人是HBO电视台48岁的杰夫·别克斯。他随时都会发表对美国在线的长篇大论,指责美国在线。他讨厌美国在线的高级管理者们,他觉得美国在线要“蚕食”时代华纳,而没有美国在线,他和公司也能干得很好。别克斯不认为网络能对HBO的业务构成威胁。别克斯像洛甘和科林斯一样可靠、有经验。他单枪匹马重新塑造了HBO,创造了一些最热门的电视节目,例如《黑道家族》、《城市里的性》和《六英尺之下》。
别克斯1995年接管HBO电视台。从那时起,HBO的用户数量增加了几乎1/3,为3 800万,而且营业利润翻了3倍。在亚特兰大的董事会上,别克斯与科林斯和华纳广播的巴里·梅尔坐在后排,他只是不停地摇头。
没有一个时代华纳的部门经理支持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并购。这些人可能觉得个人利益受到了威胁:他们厌恶鲍勃·皮特曼和他的巨额财富,同时他们对李文在策划并购的过程中向他们封锁消息感到愤怒。但除此之外,他们也不同意李文和凯斯极力提倡的乌托邦理想。时代华纳的部门经理与美国在线的人在一起待的时间越长,就越对数字化未来的辉煌感到怀疑。
股票下跌
如果说像多恩·洛甘、杰夫·别克斯和乔·科林斯这样的人怀疑皮特曼的预测,那也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考虑大笔支出或控制支出的老板。概括地说,这种现象形成了美国在线人们的偏见,他们认为时代华纳的人们懒惰、缓慢、容易满足、无趣,虽然是中产阶级,但他们都过时了。梅尔·伯娄大怒:“这是一个臃肿、庞大的组织,只有坚持不下去时才能削减机构,但却打不到一点骨头,碰不到一点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