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计算机提供上网服务。这项服务称为Q…Link,于1985年被引进公司,其实这就是后来的美国在线。
就在此刻,凯斯听到了先知的呼唤。“我渐渐在公司里有点宗教倾向,”吉姆斯这样形容当年的情形,“大多数时候,我是被每个人都对我说‘这件事你做不了’这句话所驱使,我经常受到这些话的鞭策。我对自己说:‘我能挽救公司,我能做到,你越告诉我做不了,我越相信自己能做到。’但是我的动力很短暂。”马克·塞尼夫附和道:“接下来的事情听起来很一般,但史蒂夫真的是那种命中注定要干大事的家伙,他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他并不会袖手旁观,而是努力做事,让事情出现转机。”
凯斯最杰出的成绩是和苹果公司的合作,这次合作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用一位曾见证了美国在线发展历程的员工的话说,这次交易就像从鳄鱼嘴里抢出了一块橡胶球。当时凯斯的公司并没有直接和这个领域内的大型计算机网络服务公司[如被《读者文摘》并购的Source公司,布洛克公司(H & R·Block)的美联网(puServe)和通用电气的GEnie]竞争并争夺消费者,而是专门提供针对计算机生产商的网络服务。一般来说,如果苹果公司需要专门的网络服务,事实上当时它确实需要,也会和大厂家合作。而凯斯的公司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经营不善、动荡不安的小公司。但凯斯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建立了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合作模式,他准备和苹果公司合作,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他。
因此1986年末,凯斯拎了一个行李箱,坐上飞机,在加利福利亚州靠近苹果公司总部的那条街上租了一个公寓,住了下来。他接连三个月每天都疯狂地为合作奔波,耐心等待时机,全力以赴争取合作机会。最后终于把苹果公司的对抗磨平了,签了合约。这个奇迹发生后,凯斯凯旋而归。接下来,凯斯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同样的奇迹,因此,公司的员工都相信凯斯是个超人,他能在水上走,能把水变成酒。“他所完成的合作—这些合作都没有逻辑理由,”塞尼夫说,“和苹果公司、Tandy公司以及IBM公司中的任何一个公司的合作都似乎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公司只是个无名小卒。”
。。
凯斯与美国在线(4)
名义上,吉姆斯仍然是公司的CEO,但在公司内部凯斯已经明显成为公司的领导了,就在美联网公司1991年打算付给美国在线(后来这样称呼)5 000万美元买下公司时,吉姆斯越来越想把公司卖掉。虽然那时美国在线有2 000万美元的收入,但仍是当时最小的网络服务公司,如果光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公司到底能向前走多远呢?吉姆斯对此表示怀疑,但是凯斯却坚持认为他们必须保持独立,因为他不只是希望公司能很快盈利。“该死的,我当时只是不停地寻找最坏的结果,”吉姆斯回忆说,“我的意思是,那时我打算把公司卖给美联网公司,史蒂夫一直反对我这样做,如果再多1 000万美元,很可能我就把公司卖了。”
就在此时,凯斯被任命为美国在线的CEO,当时他只有33岁。但一年以后,即1992年,凯斯又被迫把CEO的头衔还给了吉姆斯,因为那时美国在线已准备上市,而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们认为凯斯太年轻了,他不足够令人信任。吉姆斯回忆说:“那时我约凯斯在泰森斯三角的克莱德餐厅吃饭,我现在还记得当时他脸上的那种神情。我们在那儿待了两个小时,而我必须要处理这件事。我要说的是,我相当佩服凯斯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你知道,他很可能会说,‘见鬼的!我才不在这儿待了。’他很可能会大发雷霆,他很可能会努力贬低我,但他是个行为高尚的人,他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件事。我知道这件事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但当时我们必须这样做。”当时吉姆斯不担心凯斯会辞职吗?“我知道他早就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吉姆斯这样说。1992年3月美国在线上市后不久,凯斯又重新被任命为CEO。
美国在线的时光初恋
凯斯受到托夫勒的未来主义小说《第三次浪潮》的启发建立了美国在线。托夫勒在长达500页的书中,将历史分为三次浪潮时期,即三次革命:农业革命时期,那时游牧猎人定居下来创造了农业社区;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大生产的时代,人们从农场搬到城市里,在工厂里劳作;而最后则是科技时代,即第三次浪潮。托夫勒预言,只有从工作、生活和约束中解放出来,人们才会真正获得自由。“而(电脑)使得新理论、新观点、新意识、艺术洞察力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