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ぴ�纳焦雀�酉找��前肷窖�淮Π嫉兀�钡鼗敖小疤廖选薄!疤痢保�词�矗�拔选奔春镒樱�褪怯行矶嗪镒雍褪�吹牡胤健�
大树一倒,猢狲的宴席便不得不散,一度称霸金三角达十余年的国民党残军终于像影子一样退出掸邦高原。不愿撤台的官兵多为云南人,除第三、五军较大两股外,其余零散人员各奔前程,或解甲归田,变成当地华侨;或投奔三、五军,背靠大树好乘凉;或拉起队伍自立门户,占山为王,反正成龙上天,成虫钻地。总之在金三角这片广大而古老的土地上,来自中国大陆的流亡汉人就像远古时代的迁徙民族,注定要上演无数龙蛇争霸和弱肉强食的人间悲喜剧。
值得一提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原国民党残军副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吕维英。
这位在台湾失去靠山的落魄将军,因为一不当心中了柳元麟反间计,虽说依旧挂着副总指挥的头衔,手下却连一个小兵也调不动。将军没有队伍,就连草寇也不如。柳元麟撤台无疑给他一个重新出山的机会,吕将军立即在老部下中进行游说,招兵买马,重拉队伍,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几个月后终于招集拢一支大约三百人的队伍。应该说这是个很不错的成绩,当年李国辉谭忠打天下,不就一千多个惊魂未定的残兵败将吗?何况这三百人都是精兵强将,武器精良,个个身经百战,他们中间有一批雄心勃勃的优秀军官,其中包括未来金三角的灵魂人物,国民党团长张苏泉和参谋长梁中英。
原来的根据地已经丧失,经过一番深谋远虑,吕将军决定向老挝北部琅南塔省发展。当时老挝政局动荡,革命党左翼在首都万象发动军事政变,但是这个红色政权仅仅只存在四个月就被卷土重来的富米政府军击败,革命党撤往山区打游击。与此同时,许多大国加紧插手老挝事务,他们各自向老挝派遣军事顾问,运送军援,扶持亲西方或者亲共势力。老挝各派纷纷扩大武装,以便在未来的内战中多捞一席之地。需要说明的是,吕维英是国民党中情局出身,与美国情报局联系密切,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政治背景下,他打出“东南亚国际支援纵队”旗号,由美国情报局牵线,投靠富米·诺沙万将军,当起真正的国际雇佣军。从前印度国际军团喋血拉牛山战场,李国辉曾经感叹军人命运如浮萍,他也许对国民党残军的命运有种不祥预感,后来大批国民党军人果然纷纷去做国际雇佣军,这或许是个必然结局。吕将军将三百人编为三个连,称“110特种作战部队”,他亲自出任总指挥,张苏泉任参谋长,对外号称三千大军。
十多年后已经在坤沙贩毒集团坐稳第二把交椅的张苏泉面对美国记者的镜头侃侃而谈。他说1961年在“110特种部队”作战,本来形势大好,但是中了寮国(老挝)人的诡计,不得已返回金三角。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本来他们决心当好雇佣军,不得已转向贩毒。我认为张苏泉说的实话,这是金三角毒品发展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战争是军人的舞台,内战外乱为这支失去目标的军队找到用武之地。
梁中英说,“110特种部队”确实英勇善战,上寮一仗,打得寮国反政府武装闻风而逃。吕维英野心勃勃,想趁老挝内乱发展队伍,招兵买马扩大地盘,然后再当一回老挝霸主。不料老挝人对于这些让缅甸政府伤透脑筋的汉人军队理所当然怀有高度戒心,一是利用,二是消灭。一年之后的1962年,老挝成立三方临时民族团结政府,左中右各派坐在一起握手言欢,三方坐下来达成的第一个协议就是联合消灭国民党雇佣军。
张苏泉说,那回他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死在寮国人的卑鄙袭击中。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后来的金三角毒品发展离开张苏泉这个大人物会是一番什么模样?而坤沙集团缺少张苏泉,还会像现在这样如日中天,成为众所周知的世界最大贩毒集团吗?总之历史是一根链条,缺一环不可相连。
政府军战斗机是在一个完全没有迹象的早上突然飞临驻地上空并开始扫射的。飞机俯冲投弹,反复扫射,而随后赶来的大批政府军则像狼群一样凶狠地进攻,包围山头,寮共游击队则封锁湄公河,切断退路。国民党军队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他们简直被闹糊涂了,许多人至死也没有明白一个简单道理:昨天还是好好的友军,怎么一夜就变成敌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苏泉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职业军人,尽管一开始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地位,好比老虎,一旦拼死相搏还是无人能敌。他们抛下受伤和阵亡的战友,且战且退,在山里与政府军周旋。几天之后,这支伤痕累累的小部队终于突出重围,渡过湄公河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