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的地方相对来说仍然比较多,从整个娱乐圈出发,还有很多的法则需要设定和规范。
内地和香港娱乐圈最突出的分别就是:内地的市场大,是以普通话为主;香港的市场小,是以一种方言为主。看上去似乎内地唱片业应该更好做,但是香港的媒体联合得比较集中,因此具有很强势的影响力。内地娱乐圈最大的问题是媒体的口味和观众的口味有一点差距,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东西是在民间流行很久了才反馈到媒体上来,针对市场的触角真正的反应是很慢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内地,一个人要有足够强有力的特质与感召力,才能够真正地让媒体自发地整合在一起。
也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内地做一个艺人,对艺人本身素质的要求,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在香港要求的还要多,还要高。
我们如何看待娱乐圈的偶像歌手
市场上什么类型的艺人都需要,需要宋祖英,需要孙悦,也需要林依轮。每个艺人都有他们自己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同时也都在经受市场的考验和冲击。
内地的市场比较缺少偶像歌手,因为中国人的感觉是歌手一定要唱得好,演员一定要戏演得好。事实上,在我看到的所有文化发达的国家里,比如说日本、韩国、美国等,都是偶像和实力并存的。偏偏我们中国就定了一个单一的标准,只重实力。一个歌手,唱不好我们就认为他不配做歌手,所有的评判只有唱得好不好这样一个标准。假如是当作一个考试来看的话,这样的评判当然是可以成立的,但事实上在商业社会是不成立的。现实的法则是:实力派的歌手可以长得不好看,偶像派的歌手也可以唱得不那么好,只要偶像的某种特质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也就得到了市场。在这一点上,不论在香港还是内地还是日本甚至全世界,是唱片业通行的一个法则。
但是,这样的偶像不是什么人都当得了的,而且是可遇不可求的。能跨进这个门槛的人,只能是极少部分的人。
偶像并不好当,其中的学问有很多,是经济的、心理的、文化的规律相互交错在一起共同塑造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做偶像派比实力派更难。偶像派要大红大紫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把偶像做长久了才是实力的象征,这其中的实力不单单是偶像自己,还有属于偶像身后一整支策划和经营团队的能力。
举个例子说明,郭富城刚出道的时候是偶像派,甚至普通话说得都不太标准。黎明刚出道也是偶像派,也被人批评跑调。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他们都拥有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实力超群。
她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偶像歌手
在娱乐圈里,新人永远是一代代地冒出来,每个新人出来的时候都会有刹那炫目的光芒,但是能不能持续这样的光芒就要看新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要看新人背后的团队规划得怎么样,还要看新人的运气和机遇了。
我对挖掘新人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我只注重第一感觉,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我看重的是一个新人给我什么样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特点打动了我,同时我要考虑的是这样的特点能不能在市场的环境下做。
我第一次看到张含韵的时候,她正在台上排练。当时,她在台上的魅力还不成熟,她的唱歌技巧也不是很好,但是她有她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有散发出来的光辉,那不是训练出来的,是天生的。张含韵胜过其他选手的地方就是年轻和个人魅力,而市场上正需要这样的偶像歌手。
我在私下和她聊过天,通过谈话去了解她。我和她聊的话题很多,从生活到学习,从娱乐到休闲,从中我发现她对事情的看法和她心底里的答案。张含韵是个聪明又善良的女孩。我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品格的,一个本质不好的艺人是永远不会长久的。有一句话叫做“德艺双馨”,对艺人来说,“德”是排在“艺”前面的。
形象可以包装,但是品行不能。俗话说“纸包不住火”,我如果总是把一个包装之后才能出去见人的明星送上台,早晚有一天他会露馅。因此,我的签约艺员如果有需要“包”起来的缺点,小到一些生活习惯,大到人生态度,我都会直言不讳地告诉他。
让我高兴的是,张含韵本性中的善良和坦诚,让我感到,她会是一个艺术生命很长久的艺人。
张含韵的演艺方向
中国不缺人才,缺的是怎么把人才做好。这个需要我们对张含韵有一个准确的分析。
张含韵现在的弱势是唱歌唱得不够好,就是技巧上比较薄弱。另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