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页)
孟子墓”五字,字迹遒丽温雅、肃穆端庄。石碑的前面设有供案、炉、瓶等石器。墓穴与享殿的周围种植着众多树木,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肃穆而幽雅。
孟林内现存历代的碑刻10余幢,包括创建碑一幢、墓碑一幢、增设祭田记碑一幢、重修碑九幢,上面详细记载了孟庙、孟林的建造与增修扩建情况。其中的《新建孟子庙记》碑为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所立,是北宋的著名学者孙复撰书。目前大多数碑刻保存在孟子墓前和享殿内外。
第三节
济宁颜庙、武
氏祠与太白楼
济宁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远古时期,这里就散布着众多原始村落。夏朝时,济宁城区一带被称为“任国”。秦统一中国后,废封建置郡县,改称为任城县。五代时期改称济州。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宁府,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保安宁。清朝时为济宁直隶州,解放后将济宁改称为济宁县。
一、颜庙
颜庙位于曲阜城北门内,与孔府后花园隔街遥对,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祠庙。
颜庙
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字子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不迁怒……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者回也……”公元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唐太宗尊颜回为先师。公元739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兖国公。公元1330年(元文宗至顺元年)加封为兖国复圣公。此后,颜回被尊称为“复圣”,颜庙也被称为复圣庙。
据《陋巷志》(以春秋时期鲁人颜回所居“陋巷”地名命名的志书,是以圣贤家族历史为对象的专门志书。古本《陋巷志》始修于明朝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507年,全书八卷)记载:在陋巷颜回故址上建庙,是从汉高祖刘邦东巡祭孔子同时祭祀颜子时开始的。到了金代,颜子庙坐落于鲁国故城东北角。元泰定三年,旧庙因残毁不堪,迁于陋巷故址重建。后经明、清时重修与扩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颜庙占地85亩,为五进院落,有殿、亭、门、坊共159间,分东、中、西三路。主要有复圣殿、陋巷井、复圣庙坊、乐亭、复圣门、归仁门、仰圣门及碑亭等建筑,均为元代所建。其中的复圣殿在仰圣门内,是庙内的主体建筑,高约16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绿瓦飞檐、彩绘斗拱,前檐下有四根浮雕盘龙石柱,雕有龙凤、花鸟。殿内供奉着颜子塑像,两庑为颜氏名人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等人的塑像。西路是颜回的父亲颜路的塑像。此外,庙内有金代至清代的碑刻53块,包括元朝所立的“大元敕赐先师充国复圣公新庙碑”和“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词碑”。两碑均用古蒙古文与汉文对照刻成,记述了当时加封颜回及其父母的情形。
颜庙四周红墙环绕,院内柏桧挺拔、辉煌壮丽、气势磅礴,如今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武氏祠
武氏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纸纺镇武宅山村北,始建于东汉桓、灵帝时期,是汉代祠堂和墓地,全石结构,旧时称为武梁祠或武氏“前石室”和“左石室”。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齐鲁先贤遗迹(9)
据武氏石阙和武梁碑记载:武氏祠的创建年代在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前后,为石工孟孚、孙宗、李第卯等人刻造,并由“良匠卫改雕文刻画”而成。现保存石阙、石狮各一对,石碑两块,石刻构件40余块。
石阙和石狮是墓道的设施,双阙对称,间距4�15米,由基座、阙身、栌斗与阙顶组成。单檐子阙通高4�30米,基座宽2�58米,厚1�4米,通体雕刻有画像和花边纹饰。两阙身的正面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题铭约90多字,记录了立阙人武始公和营造工匠等人的姓名。阙前两侧各立着一个石狮,通高1�24米,长1�45米,巨口膛目、昂首顾盼、形态生动。
在现存的武梁、武班、武荣三石祠中,以武梁祠的形体最小,为单间歇山式开间结构,现存六块石刻:“武梁祠画像”三石、“祥瑞图”二石、“武家林”断石柱一石。祠内遍刻画像,东、西、中三壁的上部罗列着40余则历史故事,其中有从伏羲至夏商古代帝王;有蔺相如、专诸、荆轲等忠臣义士;有老莱子、闵子骞、梁高行、丁兰等孝子贤妇。三壁的下部为祠主的车马出行、家居庖厨等画像。东西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