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辖之下,疏通了丝绸之路的南北通道,保障了西北边疆及西域各族的安全。班超的超人胆量和远见卓识由此可见一斑。
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出任西域都护,管辖西域诸国,进驻龟兹。从此,一条在战乱中呻吟、阻断了的丝绸之路,重又恢复畅通;一条长达七千公里,穿越了广阔田野、无垠沙漠、肥沃草原和险峻高山的丝绸之路,重又摇响了驼铃。汉和帝下诏褒奖班超:“不动中国,不烦戎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班超也因功封定远侯,实现了自己“立功封侯于异域”的誓言。
班超“投笔从戎”、“建功异域”,用他的勇敢和智慧,拓展了丝绸之路,将中国洛阳与地中海东岸国家紧密连接,促进了中外人民的友好交往。拂去岁月的尘埃,古都洛阳,在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上,熠熠闪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疏通的不仅是一条古欧亚大陆的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文化的纽带、友谊的桥梁。
投笔从戎——班超(4)
后人纪念班超,似乎不在于他的武功,而在于他的德政。班超的所作所为,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人心所向。他带来的只有三十六人,要与强大的匈奴势力作战,必须团结和依靠西域各民族。初到疏勒,擒获兜题,许多人要求杀之以后快。“超不听,欲示以威信,释而遣之”。这对团结龟兹,彻底孤立匈奴,具有策略性的意义。班超尊重风俗民情,与当地军民打成一片。正因此故,班超要回内地时,疏勒有个叫黎合的都尉,竟以死劝留,引刀自刎。于阗国的王侯和百姓闻此消息:纷纷呼号悲泣,诉说苦衷;不少人还匍匐在地,抱住班超等人的脚,苦苦挽留。此情此景,使得班超为之动容,感慨万千。
得民心得疆域,靠民心守疆域。与少数民族建立如此深厚感情,古来的将军又有几人呢?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张骞、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还是郑和下西洋,他们带去的不是枪炮和鸦片,他们的远行没有带去硝烟和战火,没有使用武力去征服一个弱小的民族,也没有像西方殖民者一样依仗着坚船利炮去打开别人的国门,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试图将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一个独立发展的民族从地球上抹去。中国人没有这样做,他们带去的是天朝的赏赐和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人以其自信的微笑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云:“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代马依北风,飞鸟扬故巢。”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长期战争,戍卫边关,连续劳累,随着年龄增大,体力不支,远处“绝塞”的班超难免会起“依风首丘”之思。当年立志投笔从戎的热血壮年,历经三十年塞外风霜,如今功成名就,却也两鬓青青变星星。他在万里以外上书皇帝,请求内调,情词剀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为国镇守边关的老兵的心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表达出一股浓郁的叶落归根的情怀,然而奏章已呈上三年多,仍不见御批!
班超的妹妹班昭想到死去的哥哥班固,对年逾古稀、客居异乡的班超,产生一股强烈的依恋、怜悯之情,于是言辞恳切地上书皇帝:“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班昭代兄上书,说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上感九重,汉和帝览奏,也为之戚然动容。特别是文中的最后两句,引用周文王修灵台,掘地得一堆无主骸骨,他亲自用衣服把这些骸骨重新埋葬;魏文侯之师田子方,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文辞卓绝的班昭以寓意的方式明讽暗喻,让年轻的皇帝感受共鸣,汉和帝觉得实在愧对老臣,于是就在永元十四年(102年)八月,派遣中郎将任尚代为西域都护,御准班超告老还乡。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投笔从戎——班超(5)
对于朝中的君臣,班超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离开洛阳已经太久,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甚至从没见过他。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个人就是西域的一部分,就像雪山或沙漠那样,理所当然地将永远存在下去。现在,他们才醒悟到这个传说中的英雄也会衰老,并且已经衰老。
任尚抵达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毕,任尚对班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