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从1929年开始,日军就逐步向东北增兵、作侵略的准备,并在GM党热衷于内战的时候,于1931年发动了“”事变,占领了东北全境。随后,又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从7月7日起,到12月日军就占领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并制造了血腥的“南京大屠杀”。此后,直至1945年,日本在中华国杀人放火,大肆掠夺资源,破坏中华国脆弱的经济、工业,杀掉中华国的人才。
而后,中华国抗战胜利直至解放了,又轮到美国来构筑了一个环太平洋防御圈,形成一个遏制中华国的前沿。加上中华国由于执政党党内的一些失误,丧失了十几年的发展时间,并导致了中华国对外政策的一直疲软。最终,整个国家处于了一个极端不利的环境下。
小日本与台湾是历史遗留的,就不必说了。印度敢于与我国进行对抗、冲突甚至战争,那是我国还太弱了。可是,象印尼一些小国都敢于拿中华的侨胞下手,那就不能不说是有某些大国在背后支持,打击中华国势力的结果了。
过去,自己一直对此唏嘘不已。现在,自己鬼差神使的回到这个年代,以自己的一身所学,和自己那一师超越时代的武装力量,难道还不能扭转乾坤,将国家今后的战略处境一一调整过来吗?
要扭转今后的战略局势,首先自己要作的就是发展自己,让自己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前,发展起来。这需要的是时间!
中华国一直以来,工业基础都很差,这种差不是说中华国没有工业企业、没有资源。中华国的资源自不必说,就是工业企业,中华国在北洋时期就有一大批的工矿企业,甚至那时中华国的汉阳铁厂还是整个亚洲当时的第一强。中华国的工业基础的差,差在整个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都是那么的差。
硬件环境,中华国缺少一系列的工业产业,有的只是某一个或单独不成系列的几个方面比较拔尖。
软件环境,是中华国最大的弱项,中华国缺乏人才,缺乏工业知识人才、工业技术人才、工业管理人才,以及相关的一系列人才。甚至,在人的思想上,当时的中华国人习惯了封建农业思想,根本就没有那种工业意识!
要发展,要革新,首先需要就是时间!需要时间进行积累!
1927至1940,已经有了十二三年的时间,足够技术人才的积累需要。但知识人才的需要,就远远不够了。就算到1945年,也不过短短的十七八年时间,对于工业知识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这点时间还是有很大的不足。
至于工业的硬件基础,对于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提供帮助的中华国来说,十七八年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就算自己有了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没有外部威胁,全力发展之下,十七八年恐怕也赶不上美国。更惶论在现在的中华国,在这个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的环境下,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太平洋战争能够打得久一点就好了。想到这里,李锦江不禁眼前一亮:对于当时侵略中华国,却陷入了中华国这个泥沼里的小日本来说,太平洋战争之所以败得这么快,就是因为小日本在全面侵略中华国后,非但不能从中华国得到所需的足够物资,反而在中华国战场被拖住了大量的部队和资源。两线作战的结果,导致了小日本的迅速败亡。
对于此,李锦江当年就写过一篇很受争议的论文,他认为,珍珠港的被袭,很大的可能是美国政府放任的结果。因为,在当时的南洋,是英法等老牌帝国的利益地,美国虽然有涉入,可是大大比不过英法等老牌帝国,无法获得足够地利益。
因此,美国就任由小日本发展,任由小日本挑衅,并放任小日本袭击了自己的军港,让小日本看到在太平洋一地已经没有了足够威慑它的力量,从而放手去攻打南洋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地,等小日本拿下来了,美国再打过来。那样,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就不能有什么意见了。而小日本由于两线作战,它的败亡是肯定的,美国根本就无需担心小日本坐大。
其实,小日本国内当时也有两种意见,一是陆军部彻底占领中华国的意见,一是海军部直下南洋的意见。陆军部看到了中华国的内乱,可是,却没有看到中华国的民族对外的一致性,低估了中华的抗战决心,因此一力主张灭亡中华国,从中华国获取足够的资源。
海军部出于最终下南洋获取足够的资源的目的,同时也认为以小日本一个岛国,可以打败中华国,但是难以占领中华,因此主张以笼络中华国为主,武力威慑为铺,主要战略应该是直下南洋。
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