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忌死了,魏国灭亡了。
张耳跑了,匿名而走。大丈夫坐不更名,立不改姓。张耳不但没有士人的基本操守,而且算不得大丈夫。
陈余和他完全不一样,没有那样复杂的经历。陈余有个爱好,儒术,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孔子的门徒。孔子的宗旨是什么?不吃软,不吃硬,不吃眼前亏。
信仰是决定人行为的根本。不同的信仰,会让人在同样的条件下做出不同的选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1)刎颈之交的脆弱
面对秦帝国的悬赏追杀,张耳有经验了,带着富家的女儿,跑了。陈余没有经验,第一次面对通辑,他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也学着张耳,带着家小跑。
张耳第二次跑了。
什么是人性?这就是。面临危险,舍生取义,杀身成人,这些,对张耳不起作用,所以他活得很久,而且能和刘季一起共享富贵。因为刘季不会怀疑张耳,他或许有智慧或野心,但是没有那样的胆气。
这一次,两个人的境遇再一次的一致,都是被追杀,但是秦政府给出的价格不一样。张耳的头价格比陈余的贵一倍。
后来的事情,证明了秦政府的人并非都是无能之辈,张耳确实比陈余更值钱。
有了上次的经验,张耳就知道怎么办了。再一次的改名换姓。
秦帝国其实对户籍管理的很严,五户人家就要成一小组,这是后来。魏国的灭亡,给了张耳、陈余改名换姓的机会。魏国变成了秦帝国的郡,魏国的政府文件都毁了,谁还能认识谁呢?那个时代没有报纸,所以虽是名士,也不过是闻其名而未见其人。
张耳和陈余,就是秦帝国的政府眼皮底下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两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下都是无比郁闷,想着何日能东山再起。
秦国的小公务员,不管这个。有一次,陈余脾气来了,大约看到自己如此,心里不爽,得罪了小公务员。小公务员直接对他用刑。陈余不吃硬的,心想,怕你不成?于是要动手收拾这个不开眼的小公务员。他忘记了,这是眼前亏,吃了白吃。
张耳赶快对他使眼色,让他忍着。等小公务员走了,张耳把挨了打的陈余带到桑树下,对着这个年青人,语重心长的说:“我以前怎么和你说的?今天受这点气就准备杀了这个人?”
疼痛,让陈余清醒过来,认同了张耳的话,心想如果不是张耳提醒自己,也许,现在脑袋都没了。名士,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需要血的教训。
这个不知道名字的秦国小公务员,给陈余上了很现实的一课,让他认清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匿名的逃犯。所谓的昔日名气带给他的是危险。
此一时,彼一时! 人,要想生存,能活下来,必须认清现实。
这,第一次证明了张耳的脑袋确实比陈余的值钱!
在张耳这里对陈余进行教诲的时候,秦始皇正在发愁。六国的后人不除,秦帝国的皇帝是睡不好觉的。于是,对于始终没有消息的张耳和陈余,秦帝国的诏书下来了,一千五百金!清楚的说明秦帝国的皇帝对于未来前景的不安,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了宝座之下熊熊的烈火。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张耳和陈余开始每天拿着秦国的诏书,四处缉拿自己。
就这样,两个人在刀尖上过着貌似平静的日子,一天天的等待着。终于,等到了机会。
陈胜起义了!
(22)刎颈之交的脆弱
陈胜,就象一根火柴,对着一个礼花的芯,轻轻一点,片刻之后,轰然炸开,满天都是闪烁的七彩火星。原来那些每天沉默着面对日渐增多的徭役,面对酷吏而连话都说不出来的人们,那些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生活的黔首们,忽然变得勇敢起来,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以一种让人无法想象的速度开始将自己曾经失去的所有东西一一拿回来,并且以秦帝国当初给予他们所采用的方式相差无几。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句话,用来形容公元前210年的秦帝国,并不为过。
秦国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官吏开始害怕了。县里的人,杀了县令,郡里的人,杀了郡守。刘季、项梁、田儋都是这样开始的。
陈胜,其实最开始杀的,不过是两个校尉。
张耳和陈余,选择了不太一样的方式。他们虽然是逃犯,是和秦国政府直接对立的人,但是很奇怪,他们没有象别人一样,直接把县令大人杀了自立为王,甚至还有那个欺侮陈余的小官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