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部分(第1/4 页)
面。就这样,他还当做宝贝似的。出战的时候,根本没带在身边。
现在。让他弄上千具马铠来武装幽州骑兵,他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打仗。在士气、训练等主观因素之外,靠的就是甲坚兵利。没有甲,也可以在兵器上想办法,王羽也是用强弩的老手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是个办法。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又回到原点了。打造强弩的耗费比铁甲略低,但需要的人工却不比铁甲少多少,想在这上面做文章,和拼铁甲没啥区别。都属于军备竞赛的范畴。
所以,在正式作出决定之前,王羽要先全面了解领内的经济状况,因此,他必须得等糜竺、国渊、宫天这一干人到了,才能开始。
战争,说到底,拼的就是经济。
“……包括东莱、北海开设的几个新盐场在内,海盐产量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东海沿岸的盐场,九成都控制在了我军的手中。目前属下正在做的,主要是以各种手段,严厉打击那些不识大局的豪强。采取的是先礼后兵的方式……”
有糜家的分销渠道,再加上宫天这个熟门熟路的私盐贩子,青州的盐政已经正式上了轨道。虽然时间还短。未能彻底达成垄断,操控市面的盐价。但单就目前盐场的产出,收益已经相当丰厚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方面的收益将会越来越庞大,成为青州的支柱产业。
生产海盐的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在盐政上,王羽采取的是按分工来分成的方式,糜家主要提供情报和分销渠道,生产纳入刺史府的统一管理,同时,刺史府还负责清除竞争对手。
卓见成效的盐政产生的利润,糜竺还看不在眼里,他更看重的是王羽在合作中表现出来的重视。明明白白,比例高达四成的分成,让他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
当然,王羽的付出也不是没有回报的。
糜家的潜力,可不仅仅是做个分销商而已,他家的上万仆从中,有三成是各种工匠!
汉朝民间武风极盛,并不限制民间的武力。所以,当初王匡招募私兵的时候,能打造出一支强弩兵,强弩虽然是大杀器,但只要有钱,就能搞得到。
东海糜家的财力,比泰山王家要高出几倍,能打造兵甲的铁匠,足有八百之众,这批人被王羽一股脑的征用了,和王羽先前收集的铁匠一起,统一由新成立的将作监来管理。
屯田之处,这批工匠的主要生产力都放在农具上来,现在,随着屯田慢慢上了轨道,将作监的产出也重新转回了正轨。
当然,其效率离王羽期望的还相差甚远,月产的盔甲和强弩,不过十数具罢了,对拥兵两万的青州军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徐州的形势动荡不安,但却不影响士子们对青州纸的追捧……”糜家涉猎的产业极多,早在与王羽接洽之前,其家中就有懂得生产纸的技工,所以,王羽把这方面的任务也是全权交给了糜家兄弟负责。
“茶的收购,属下也进行了一部分,按照主公的指点,收购了大量劣茶,并且制成了茶砖的形势,不过,辽东那边一直没有消息,所以……”
在熟悉的商业领域内,糜竺的办事效率极高,王羽临行前交代的事情,他都办得差不多了。
听了一遍情况,王羽对青州目前的经济状况大致有了个谱。
除了对辽东的贸易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在朝着良好的轨道上运行着,不过,一切大多都还是个雏形,还不能指望以此来和冀州拼富。
想要解决军备上的难题,只能另出枢机了。好在,早在数月之前,他就有了一个想法,现在正好可以付诸实施了。
“子仲先生,纸的产量,还能进一步提高吗?”
“可以,”糜竺下意识的点点头,继而迟疑道:“不过,就算加上书院和刺史府的用度,现在的产量也已经犹有富余了,这纸保存不易,在全面推广出去之前,实不宜再扩大生产。”
“嗯。”王羽点点头,笑着解释道:“扩大生产不是为了往外卖,而是为了造盔甲。”
“什么?造盔甲?用纸?”糜竺等人都是大吃一惊,瞠目结舌的看着王羽,脑子里一片混乱,怎么都觉得是自己听错了。
然后,他们看到的,却是王羽很肯定的答道:“对,就是纸甲。”(未完待续)
………【二八七章 集思广益】………
“能行吗?”
五月,青州刺史府内,这个句式成了流行词。
但凡有一定身份的幕僚,闲暇时见面,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