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经过了十多年的持续投入,软银所投资的公司之间有了非常不错的协同效果,一个例子就是杨致远的雅虎公司和马云的阿里巴巴在2005年8月完成了合并,作为他们共同的投资人,孙正义是这桩合并案的最大赢家。他持有的雅虎股份获得增值,而阿里巴巴在2007年上市时大获成功,软银公司获得了相当于投资额71倍的高额回报。
世界上有许多生长300年、400年的老树,它本身虽然不会思考,却已经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好几百年。为什么?纵使有人折断它一根树枝,它不会还手;乌鸦叼走它身上的果实,它不会报复;冬天到了,叶子被风吹光,它也不会生气或记恨。老树的树干依旧挺立;春天来临,枝叶再度生长繁茂。通过这种自我繁殖、自我进化、自我繁荣的方式,老树生存了300年、400年。
简单地说,软银的商业模式有些类似于Google+NTT的综合体。
Google是一个搜索的平台,他们通过为客户提供可选择的内容,从而获利。软银也有搜索平台,比如日本雅虎就是日本搜索业务里做得最大的。除此之外,软银还有手机和宽带,还有体育、新闻、音乐、网络、MSN,还有阿里巴巴、淘宝,等等。所以把软银模式和Google模式进行对比,或者与日本最大的###NTT相比,就会发现,软银比Google拥有更多的基础设施资源,比传统的基础设施公司NTT多了更广大的网络平台,更丰富的信息资讯内容。
孙正义希望软银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覆盖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公司,并通过互联网将所有的这一切整合到软银的平台上。这就是孙正义的野心,即是他要通过300年来完成的一个宏伟事业
。 想看书来
第3章 追求顶尖(1)
孙正义从小就有着很深的“第一”情结。据说在上小学时,为了得到更多的红花——老师对学习好的学生的一种奖励,曾是“孩子王”的他放弃了周末和家人出去游玩的机会,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温习功课。如此勤奋的结果是,他在小学和中学的成绩总是名列第一。
创办自己的事业后,孙正义将这种“第一”的情结带进公司经营中。于是从软件流通业伊始,他带领着软银员工,拼命追逐“第一”的目标。他老早就断定“与计算机相关的事业”前途无量,他的目标就是将软银公司创办成为一家在数字信息化产业中拥有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供应商。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迷惑于孙正义对成为“第一”的执著,且听听孙正义是怎么说的:
即便是在一个很小的行业,一个很小的领域,只要你能够做到第一,客户就需要你,这样一来你就能成为这个领域里非常成功的公司,未来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一个大的领域里的第一。
对于当时实力孱弱的软银公司来说,不付出加倍的努力,不倾注一切,梦想就会渐渐成为镜中花、水中月。所以,孙正义要成为“第一”,最根本的原因是避免成为末位公司而被淘汰掉,这是应对残酷的商业竞争最有效的策略;同时,这更是他不断地鞭策、鼓励自己一直向前看,向前追赶的最大动力。
就在这样的追赶中,渐渐地,孙正义将他的对手们甩在了身边,带领着软银公司进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即便在一个很小的行业里,也要拼命成为第一
1981年,软银公司成立了。公司资金1000万日元,由孙正义和日本综合研究所各出50%。办公地点十分简陋,还是借用了日本综合研究所的一处房子,只能容下两张办公桌。
尽管起步条件如此艰苦,环境如此不如人意,孙正义却不以为苦。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软银的事业中,迈开了冲刺“日本第一”目标的第一步。
流通,是孙正义最初进入的业务领域,它对软银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之所以首先进入流通业,孙正义也是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考量的。
即便是在一个很小的行业,很少有人理解它,但我仍然要做到第一,我一定要做到第一。我不管这个行业有多么小,只要我做到第一,我就能获得比别人多得多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兴起,全日本很快就发展起了几十家计算机软件生产厂家,上百家的软件零售商店。这些大小型商店直接从生产厂家订货,然后再卖给顾客。由于成本过高和管理不顺畅等原因,极少有商店在这块业务上做成规模。孙正义看到了这一点,即在计算机软件的产业链上,还缺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