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
大学毕业后,我先被分到大西北甘肃分社实习锻炼一年。归来后的那几年,我一边在新闻中心做图片编辑,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跑社会新闻。经常是白天值班,晚上采访;晚上值班,白天跑到街上转。那时,天天骑着一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找新闻、拍照片,根本不知道累。别说,我从大街上“捡回”的许多照片采用率挺高。看我挺能跑,摄影部将我和另外一位同事李明放选定为“编采合一”记者。又当编辑、又当记者,但起码成了半个“专业记者”。要知道,那时大家都争着想当记者,得到这个名分不容易,我的干劲儿更足了。连续几年,我拍摄发稿的当日新闻照片在专职摄影记者中都算多的。
时至今日,有时翻开当年报纸采用自己照片的剪报,想想那时采访时不知疲劳的劲头儿,心里都挺兴奋。大家说我属于那种干活儿比较玩命的记者。
不管是真玩命还是假玩命,如今连战来了,不玩命干,恐怕不成。
在连战来访之前,南京的街上显得十分平静。我心里想着“风雨欲来”,可眼前还没有闻到“风雨”的气息。偶然在街上遇到两位浙江来的记者,和我打听采访连战的事情。他俩还想让我帮着他们提供稿件和信息。难怪有人说江浙人聪明,他们动脑筋竟然动到我这竞争对手的身上。
我在街上转了一会儿,没拍到什么东西,却出了一身汗,想到下午还要“玩命”,连忙赶回饭店。一到饭店大堂,就发现工作人员往大堂正面墙上挂出的红色横幅,上面写着“欢迎中国国民党连战主席和平之旅访问团。”
4月26日下午2时许,记者开始行动。数百名记者被多辆大客车运送到一处饭店门前集中,然后再乘坐不同编号的车赶往机场。上车时,数百名记者聚集在一起,许多人因找不到自己要上的车,急得团团转。采访还没开始,大家先出了一身汗。
我们被拉到南京禄口机场后发现,等待安检的记者队伍排出几十米。这次安检可能是许多记者经历的最严格的安检。安检人员把我们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查个遍。就连鞋也要脱下来过一遍安检的机器。有些记者安检后不得不光着脚站在地上、四处找鞋。
我们进入机场停机坪,下车一看,眼前到处都是人。专门为记者搭起的采访台上已经站满了架起长枪短炮的记者。按照一般惯例,重要新闻采访活动,现场都分为普通记者采访区和近距离记者采访区。普通采访区一般记者众多、距离较远,记者们站在固定位置拍摄。而近距离采访的记者,一般称为官方记者。记者人数较少,还可以适当移动采访拍摄。
采访报道前,我和中央电视台以及地方的几位记者,被定为官方记者,可以近身拍摄。现场一位50岁上下的省台办领导协调安排记者采访拍摄位置。他让我们先站在警戒线外等待招呼自己,一直在里里外外忙乎着我们便老老实实地站在黄色警戒线外等着。等了约摸有二三十分钟,突然眼前的人群中出现一阵骚动。
不好!连战一行乘坐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开始降落、滑行、很快就要停了。眼见要耽误采访拍摄了,我们赶紧和警卫交涉。可即使快磨破嘴皮,人家就是不同意放行。没有领导指示,人家放了我们,出了问题,上面能放过他吗?
准备往里冲!(2)
面对如此热情的民众,任何人都会感动
我们急着喊着要进去,警卫死命拦着不让进。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那位领导呼哧呼哧地跑过来。说实话,那时我已经把摄影包左肩右斜,就像过去上学背书包一样地背在身上。如果领导再不来,我真的要往里冲了。
这时,连战乘坐的东方航空公司飞机已经缓缓地停在预定的位置上,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铺红地毯,机场人员正在架设飞机的舷梯。“跟着我!”那位领导向我们招招手。我飞快地跑向飞机前舱舷梯,竟把那位领导甩出了老远。
“中国国民党主席真的来了!”我的心里突地一阵紧张,不知是因为即将亲眼见到从未谋面的国民党主席而紧张,还是因为即将面临一场紧张激烈的采访而紧张。我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了即将打开的舱门。
作为1949年以来,第一位访问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即将踏上南京的土地。
此时,机场上气氛明显紧张起来。前来迎接的上百位各界人士,包括官员、学生、台商代表以及数百位记者和他们的镜头,紧紧地瞄准了那扇即将开启的舱门。人们都期待着早一些看到久违了的国民党主席。
中国国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