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由于一些问题比较集中,因此,我决定单写点东西作以回应。
一、剧情推进慢问题
剧情节奏慢是当前被诸多好友点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我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已经开始加快剧情发展的节奏。不过,前面已经完稿的章节,我已经写出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在日日更新的要求下,已经很难进行大手术了,恳请大家谅解。后面的章节会适当加快,敬请期待。以后有机会之时,我会重新梳理和修改的。
本文剧情推进稍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书中的伏笔和暗线非常多。在开写之前,整篇小说的大纲已经定型。在前两卷中出现的一些看似不重要的配角,其实在未来的故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某个反复出现的背。景人物,因其极为特殊的地位,在无数篇章中被不断提及,只看前两卷,似乎是冗笔,但后面揭晓谜底的一刻,相信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的。
再比如,某个在不同人视线里被重复提及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已经被人说滥了,但那件事的真相究竟为何呢?它和主角的命运之间究竟有何牵连呢?最终会如何影响主角的抉择呢?在当前的故事中,所有显露出来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我期望能够写出令人惊喜的感觉。
为故事的神秘性考虑,在此只能点到为止。如果您觉得已经猜透了本书的许多谜底,欢迎通过各种渠道找我验证:)
二、多视角写作手法问题
有的书友不喜欢多视角的写法,觉得主角的视线常常为他人所取代,不利于代入。希望更多甚至一直用主角一个人的视线。
我明白,那样的代入感更强。但我期望的,是写出一幅天宝年间的大唐英雄长歌。主角很关键,但他并不能完全掩盖其他人的光芒。
比如王忠嗣、王正见、哥舒翰、马璘等历史名将,比如苏十三娘、同罗蒲丽等虚构人物,他们都会有各自动人心弦的故事。我希望能从多个角度,把他们写的有血有肉。就连书中的一些小人物,我也希望能够写的栩栩如生。
再比如,元日大朝会桥段,是描绘大唐天下大势和政治中枢决策的重中之重,而主角为剧情所限,确实不能赴长安参加,只好借用马璘、李林甫、艾妮塞、高力士、鲜于仲通、李亨、陈。希烈等人的视线,从多个角度描绘整个朝议的画面,并为后面主角介入长安的政争做铺垫。
当然,我会避免主角在他人视线中消失太久,以后也不会再有主角半天不露面的失误。
三、情感戏份的比例问题
关于儿女情长的桥段,书友褒贬不一,似乎男性读者和女性读者间有比较明显的分歧。
在此我也不过多解释了。只是希望各位读者明白,拙作的书名是《大唐西域少年行》,“少年”二字,至关重要;在自拟本书关键词时,我特意选上了“青涩年华”四字,也是为了突出青春和少年。而回味青涩年华之时,若有若无的小暧昧大概是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吧。
而书中的少男少女们,也仅仅只是在前两卷里,会有些欢乐而自在的时光。然后,他们就会不得不被天下大势所驱赶,卷入到血和火的争斗之中。这就是青春与成长之间的永久隔阂吧。
第二卷结束后,所有的小郎君和小娘子都将永别温情脉脉的少年时光,来到残酷而真实的世界。他们的关系,将会在纷争之中,变得更加曲折和复杂。
不能剧透太多了,只是想告诉书友们,此时此刻这些儿女情长的桥段,都是在为了之后的冲突和张力而铺垫,并非为了拖沓剧情。
本书在开写之时,所有少男少女的命运轨迹都已经确定好了。我在文中有不少暗示和伏笔,但是,最终的命运,自然要本书写完之时,才会彻底揭晓。现在提到的,仅仅只是一些线索,而线索,有时是可能误导人的……
四、故事的整体性与更新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有不少好友和读者都指出,我的小说更像传统实体书,而非网络小说。一口气读的感觉,要比一天天追看好。
我想了想,确实存在这方面的矛盾。我喜欢看的是经典小说,动笔之时,也希望写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故事。即使是每一个桥段,我也都会认真写细纲、前后有呼应。我写好的完整桥段一气读下来,会比较舒服和顺畅。而网络小说要求必须日日更新,每天有限的篇幅,很难展现故事的完整性,有时会让读者失去耐心。
关于这个矛盾,我也很无奈。不过,写书就我而言,更多的是梦想和追求,而非为稻粱谋。因此,请允许我任性地按照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