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页)
30 何必枉费心机
前几天报上登了一则新闻,说是一位中年妇女,“埋伏”在丈夫轿车的行李箱里,准备追踪丈夫“金屋藏娇”之处。没想到行李箱进去容易出来难,她在里面敲打喊救命,最后劳动警员才把她救出来。
表面看来,这只是一幕家庭闹剧,这位妇女可能还成为别人嘲讽的对象,但是在幕后,却潜伏着为数不少的,无法适应家庭和社会变迁的中年妇女的悲哀。只不过绝大多数的悲剧,没有这么戏剧化的演出而已。
外表上看来,中年似乎已趋向安定平静,事实上,很多人的内心却反而波涛汹涌。虽然站在人生的高峰上要开始往下走,遗憾的是,却没有登山者回家时的喜悦,因为山脚下的终点还是个带着恐惧的未知数。这种无奈往往造成心理上的威胁。
中年妇女的心情也非常复杂,青春的消逝是沉重的打击,不再被子女需要也是一种打击,打不进飞黄腾达的丈夫的生活圈子,更是打击(尤其是企业界),担心青春年华的女性抢走丈夫感情,又是打击,生活没有重心,生理上的变化,都是打击,这种种打击简直能让人发疯。
我常常听到中年妇女花费无数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追踪丈夫的行踪,或是拉着警员去捉奸。有的甚至连孩子都不顾了,只是一心一意地抓证据。但不幸的是,证据抓到以后,吃亏的往往还是自己,有的丈夫虽立了字据却依然故我,有的干脆离婚,有的更加肆无忌惮,化暗为明,由“地下的”变成了公开的。而这些辛辛苦苦抓证据的太太,到这时反而只好接受一切,这是何等枉费心机的事啊!
在男人把外遇当成理所当然的时候,在男人有余钱供养情妇的时候,在男人不在乎离婚的时候,在某些女性心甘情愿不计名义只要“人”的时候,太太们一切的挣扎和努力只怕都是枉然的,因此何不把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用来建设以自己为圆心的生活?我们尽责任,爱家人,但是我们也必须懂得善于安排自己的生活才对。
第一节(1)
55 还是需要母亲
前一阵子我正陷于低潮,对于“排山倒海”(当然夸张了点儿)而来、并且延绵不绝的工作感到一种绝望的疲倦。同时计划了好几年的花莲之行,又“因故”(人生到底有多少挡在路上的“故”啊)取消,于是我最先在心理上(而非行动上)抗拒下厨房做饭。那时母亲节的气氛对于编月刊的、写文章的人来说,早已是“先知先觉”地触及了。但是我却突然喊出来:“拜托,别让我写关于母亲节的!”
“做一个母亲的忧心、烦累,简直是天天过母亲节都补偿不了的。光在母亲节这一天意思意思有什么意思!”我在心里嘀咕。
现在母亲节过去了,我坐在窗前静思,却有一个强烈而固执的意念在脑际停留不走——还是需要母亲!
★ ★ ★
那些时读着《照他的形象——人的无性生殖》,我就生气,不管罗维克写的是真是假,我对他书中那个狂妄自大的男人的做法和想法都不欣赏。你看他竟认为全世界的女性都不配跟他结合,会“污染”他细胞里的基因,破坏了他“优秀”的遗传,因此花那么多财力、人力照他的尊容来复制一个“他”。
然而为了孩子出生后,甚至孕育阶段着想,他仍然需要物色一个“好母亲”。伟大的遗传工程学只能替他制造一个在生理上、性格上像他的他,但是以后的品格、德行,却必须要靠一个好母亲来培育。有的科学家用试管来替代母亲的子宫造人,可是如果他从试管里出来以后没有一个好母亲来抚育他,来灌输给他人性,只怕他并不能真正算是人,只是一个“人形动物”罢了。
在所有的圣经故事里,我最不喜欢的是上帝造人的那段,我觉得他造得太草率了,而且造完以后又不教他们怎样去认识善恶,辨别是非。虽然他警告他们不要听蛇的话,不要吃那树上的果子,但是那种方法恰好更引起了人的好奇心,非要去试试不可。现代的父母学的是“谆谆善诱”法、“了解重于禁止”法、“身教重于言教”法等等,这就比上帝他老人家管教亚当夏娃繁重多了。而由于人类生活制度大部分是把孩子交给母亲养育,因此母亲的责任就比父亲更深重。不管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人,在成长过程中若没有一位好母亲(虽不一定是亲生),那他成为优秀的人的机会就太少了。
罗维克在制造他那可怕的故事时,没忘记替那个可怜的“复制人”找一个好母亲,这是他最聪明的地方。
★ ★ ★
有一种近视眼是可以治疗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