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序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都还健在,但是很遗憾,我无法把这种真实往某种超凡脱俗里写,我曾经不止一次在我的作品中提到现实,也提到真相,但我对真相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求知欲,因为真相这东西充满破坏性,它常常能够毁掉人们的想象,在真相面前,想象和憧憬简直一文不值、不堪一击。
当然,我也相信,假如没有这么多天真的想象和憧憬,生活简直索然无味,让人打不起精神。所以想象和憧憬是人们生活的调剂品,它能使人们无聊透顶的生活看似饶有风趣,这样人们才会觉得生活值得一过。
作者题外话: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豺狼虎豹
从守身如玉到红杏出墙 从窈窕淑女到半老徐娘
木子辉笑侃天下事,趣谈网中人。嬉笑怒骂皆文章,行藏去留尽话题。
第01章 读书是唯一出路
这里是个不太富裕的农村,村子的名字叫百姓庄,据说这个村子里住着很多姓氏的人,当然不是真的百家姓,但至少也有好几十家姓氏。真正有趣的是,在这百姓庄里住着的居然真的都是平民百姓,几百年的传承下来,居然没有一个做官的人。也没出现几个大学生类的知识分子。全村少有的几个大学生简直被看成天赋异禀,除了他们之外,大多都是念到初中就不念了,有的甚至小学没毕业或者根本没有上过学。
这种现象一点都不奇怪,虽然已经不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作为一个农村人,想要扬眉吐气,光照门楣,考上大学似乎还是比较近的一条出路,这不是说所有人都会奔着大学使劲,因为大学不是靠努力就能考上的,虽然很多人说过“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谎话,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的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去印证的名言。
这里我得额外说上一点事情,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初中,我有个女同学,叫什么名字就不说了,我和她同学的时候,她已经在初中呆了六年,那个时候是八年义务教育,初中班是三年,也就是她已经把初中读了两遍,都是从初一读到初三,后来决定只复读初三参加中考,所以我们这一波是她第七年的初中同学,尽管她是第三次读初三,可是很多题总是找我们问解题技巧,后来我们都毕业离开了,听说她又去复读了第四个初三。
我这么说不是对这个同学有什么看法,而是经过如此反复的验证,她的确不适合走这条路,又何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耗在这样一棵树上呢?按照她的年龄恐怕都该学士硕士什么的了吧?当然这个同学我们后来再也没有见过面,听周围有人提起,好像又考了几次,还是希望渺茫,只得花钱买了人家一个名额上了高中,再后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像我这个同学这种情况在农村算是一个异数,是有钱的家庭才能办到的,而大多数早早辍学在家的,不是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就是成绩不好,家长们做通思想工作,与其在学校浪费钱,不如提早出来挣钱的。当然,因为没有文化的原因,大多数这样的同学都是在家里干农活,或跟着建筑队上工地干活,再好一些的就是离家出走,远走他乡的某个工厂的车间。
作者题外话:木子辉:1981年,山东人,写小说,写剧本,做演员。
代表作品:《走过青春路过你》(《美人赠我鹤顶红》《好了伤疤忘了疼》《阳光总在疯语后》三合一)《我们晃晃悠悠的青春》《插在牛粪上的鲜花》《看上去不美》《在同居的日子里》《一片狼藉》等,《你好,XX》短篇小说合集,军旅作品《我的兄弟叫别扭》等。
《李辉有话说》是由作者木子辉独立创作的杂评类文集,所涉及的内容广泛。
从家庭琐事到社会生活 从亲子教育到情感方略
从百姓故事到娱乐八卦 从街知巷闻到网络红人
从媒妁之言到* 从郎才女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