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惊慌、结巴、迟疑等,于是面对面的交谈变得十分必要。
现在的企业都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人才的选拔也越来越讲究科学方法和公平的原则。企业希望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选拔年轻有为或者经验丰富的人才。而面试作为招聘最后一道决定录用与否的程序,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至少目前暂时还没发现比面试更好的办法,因而面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关注,如何获得成功的面试也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世界是平的——托马斯?弗雷德曼
东西方人力资源的差异
在开始准备面试之前,有必要讨论一下东西方人力资源观念的差异,以及对人才的不同理解。这样在遇到不同背景公司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国外的十年间,我深切感受到东西方关于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差异有多么大。
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在西方,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在东方,工作可以是生活,生活也可以是工作。
有个西方笑话说:有个警察马上就要抓到匪徒了,突然一看表,下班了,于是任由匪徒逃逸。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说明了西方的工作和生活是严格区分的,西方的理念是老板付工资买断的是8小时上班时间,下班之后就不再有雇佣关系,除非老板愿意付加倍的工资,前提是员工愿意接受,才能加班。公司无权知道员工的手机号码,老板、同事也绝对不会在下班或者员工休假期间因为公事打电话,无论公司发生了什么紧急事情。下班走出公司大门,都立刻把公司的事情忘掉,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去。公司下班后极少有应酬活动,就算有活动也会同时邀请员工的伴侣或家人。上班的8个小时内,要绝对兢兢业业,发挥最高的效率。我在北美十年,没有发过一条手机短信,一个月手机200分钟包月都用不完,我周围的朋友95%都这样,因为上班时间,我一定在座位上,下班时间我几乎都在家里。所以只要打这两个电话就一定能找到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为什么会有面试(7)
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另外,中国是人情社会,诸多应酬都打着工作旗号,很多工作都需要在应酬场面上完成。另外,就业压力太大,加上《劳动法》、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致使很多人在获得工作后依然战战兢兢,为了给领导好印象,为了保住饭碗“自愿加班”,还有很多民营企业主,为了企业的生存发展,让员工常年超时工作,这就造成了工作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的现象。令人欣慰的是:现在很多中国的企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已经开始改进了。我加盟的和氏璧集团就有一套非常严格的加班制度,提倡上班时间高效努力,尽量不加班的原则,特殊情况非得加班的话,也有一整套换班补偿或者双倍工资补偿的制度。
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
东方讲求集体主义,西方更讲求团队精神。
著名的木桶理论最能说明西方的团队精神了,西方企业做事讲求实效,注重团队合作(Team Work)。木桶理论是指,木桶的最高储水量取决于木桶最短板的长度。木桶的储水时间由木板之间的密合度决定。木板的长度代表专业技术,木板的密合度代表团队工作能力。当然经过很多演化,木桶理论已经被推上了新的高度,这里我们只借用其最初的道理。
首先木桶是用来装水的,木桶是企业,水是利润,就是说企业首先是要赚钱的。最终赚钱的能力取决于企业最弱的一环。在一个团队里,效率往往被能力最差的人拖累,最长的那块板不可能长期被闲置,要不被锯短来补短板,要不加盟其他桶。所以任何一个职位都有它的要求,这个要求是和企业现有能力相匹配的,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不会无止境的对技术高要求,一来如果不符合团队的整体实力,个体水平再高也没用;二来凭空增加成本也没必要;三来对人员的稳定没有好处。
其次,如果同一批待选的木板里没有特别长的板,选材的标准就取决于和原有木板的密实性,也就是团队合作能力。
现在社会处于知识爆炸时期,新技术层出不穷,随着硬件水平的飞速提高,项目越来越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绝大部分项目已经不能凭一人之力完成了,团队协作能力已经提升为最重要的因素。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西方企业用人更强调个人主义,或者说个人明星主义,他们特别喜欢聪明人,强调以人为本,对个人意愿十分尊重,努力创造个人施展的舞台和环境,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能力为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