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部分(第3/4 页)
过来,却被杨诚挥手制止。便只得作罢。“顺、忠、保、安、治五位公公现在都是宫的红人,听说皇上也吩咐他们多多协助老爷您。”
杨诚笑了笑,虽说是听说,不过从杨贵口中说出来,九成九都是皇帝的意思。看来皇帝也知道他现在的尴尬局面,这五位宫中最红的宦官一起上阵,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只是对于宦官他虽然没有什么恶感,却更不认为其能担得起什么大任,皇帝竟然以他们来协助自己,未免对于六部及其他官员太过轻曼了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俱缺。这种情况下六部才是当前朝廷的最高机构,自己又如何能绕得开他们呢?
杨贵正解释着五人身份的时候,欧氏兄弟也来到前厅。穿戴一新地他们,反而显得有些不自在。平常都是一起吃饭,杨诚此时倒也不客气,招来二人大快朵颐。反正做都做好了,再说什么也没用,不吃也是浪费。只不过常在军中生活。三人的吃相相对于这精致的早餐却有些大煞风景了。看着他们风卷残云般将满桌的东西吃得一干二净。旁边的几个丫环张开的嘴就没有合上过。倒是杨贵一副见惯不惊的样子,仍然尽职的详细讲解着。
直到杨贵说完。杨诚总算对当前宫中的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五人拥有地权力暗暗惊诧,怪不得群臣会对此极尽反对。五大宦官,顺便是指的陈顺,他长期跟在陈博身边,极受宠幸,再加上管着宫中的钱粮支出,在五人中隐隐居于首席。而且据杨贵地“小道消息”,皇帝似乎有意让内务府插手户部,日后户部的每一笔开销,只怕没陈顺的点头,连户部尚书古纯孝也是没法了。
忠是中常侍倪忠,宦官不得参与的旧制取消后,本来算不上什么的中常侍便一下子位高权重了。所有官员上的奏本,都得经过倪忠之手,再来呈给皇帝。即使是六部尚书,也不得逾越。如此一来,谁要是得罪了他,恐怕上地奏本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抵达圣听。朝中百官、州郡官吏,每天地奏章都是一大堆,随便找个理由
将奏本压下了。又据杨贵地“小道消息”,倪忠的可能要扩大到吏部,参与朝廷官员地任免与赏罚。若不是陈顺时常伴在皇帝身边,他恐怕就是地位最显赫的宦官了。
保则是指小黄门甘保。小黄门本来只是一个极微小的职位,不过在陈博的授意下,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甘保除了执掌宫中宦官的惩罚大权,更坐镇刑部,诉讼量刑都得由他和刑部尚书合议过后,才能由皇帝批阅。而且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职权,那便是替皇帝监查官员,四品以下的官员都可以直接抓回审讯。据说其刑法极是残酷,朝中官员简直闻之变色。
安是指御马太监白安,本只是管理皇帝车马的宦官,不过经过陈博的变换,现在不仅是派驻禁军中的监察太监之首,更有调动羽林、缇骑两军的权力。可以说长安城内,一众武将都要受其管辖。而杨贵的“小道消息”则显示,今后派宦官监军的范围将不再只是禁军,极有可能要扩大至所有朝廷正规军队中。而这些监军宦官,皆由白安来统领,日后军中将领的升迁赏罚,恐怕会烙下其深深的影子。
最后一个治是新近得到升迁的宦官陈治,据说他之前也算是个饱读诗书的儒生,因仕途无望,竟自己阉割了进宫。比起其他宦官,他不论口才还是学识都有着明显的优势,深受皇上器重。这陈治的名字,也是皇帝赐的,其中这个治正包含着皇帝对其的期望。相比于其他宦官,陈治现在的职权却要小得多,不过却无人敢小窥。陈治所做的,却是监查地方,特别是各地的治理情况,政绩名声。据说天下平定之后,陈博的一系列革新举措,都将有他的身影。大治天下现在是长安的热门话题,陈治的日后的权势自然不言而喻。
这五大宦官倒也真是位高权重,差不多架空了六部的大部分权力。惊讶之余,杨诚也不由暗暗有些担忧。他对于权力并不敏感,是以他担忧的并不是这些宦官权力有多大,而是其是否能称职。荆扬的官吏系统从不论其他,只论是否胜任,是以农夫、苦力也能一朝为官。可是这五位宦官,真的有可胜任其所拥有的权力的能力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陈治或许还稍有些才能,只不过这人竟为了权力自己阉割,顿时在杨诚心中留下了恶感。
虽然有担忧,只不过杨诚却不好说什么,至少在这段时间,他还不能对这些受到陈博重用的宦官指手划脚。毕竟他之前的一系列任命,陈博可以一点折扣都没打便准了,总不可能陈博任用的人,他反而站出来反对吧。更何况这些宦官能否胜任还只是自己的猜测,毫无理由的加以反驳,倒也不是他的作风。更何况他也隐隐猜到陈博架空六部,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