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于丹笑了笑:“是的,他建议我讲的内容可以再稀释一些。他批评我说得太满,就像把酵母都给了读者,他建议我发出馒头再端出去。其实我讲的时候是有忐忑之心,怕一些老先生说,就这水平就去讲《论语》啊!我试图在其中找到一个妥协度。”
形容“学术超女”于丹,用“一夜蹿红”再合适不过了。她的走红过程,仅仅用了7天时间。一位《百家讲坛》的“粉丝”级观众觉得,于丹与易中天不同的是,“或许听了易中天,我们就不想看《三国演义》、《三国志》了,可能只会买一本《品三国》。可是听了于丹,估计大家都会想买一本《论语》在家里珍藏,想重新认识一下中国典籍的强大魅力。”
于丹的《论语》心得讲授方式,与易中天的“说故事”、“说书”式不同,引经据典,但又深入浅出,让观众在轻松中感受到人生真义。这一点易中天也十分佩服,他在博客中写道:“于丹真棒!”
低调的“学术超女”在百姓与圣贤之间搭桥
“惟女子和小人难养也!”2500年前,千古孔子不知是受了什么老鼻子气,恨恨地发出这样的喟叹;2500年后,于丹在《百家讲坛》上拈话筒微笑:他呀,其实说的是女人和小孩子都是有着相同的心性的,有时候可能让男人捉摸不定。
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对孔子“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解读中,把“小人”理解成“小孩子”,此言一出,世间哗然,她推翻了几千年来人们对“小人”的定义,有人推崇更有不少学者站出来公开批判。对此于丹做了解释:首先我说,历史上对这句话有几种可以列出的解释,把小人理解成与君子相对的不道德小人,这是一种讲法。说女子与小人都难养,为什么呢?在以前的教育体制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根本没有受教育的可能,没有眼界没有知识没有更多元的参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你说女人是不是会狭隘会抱怨会难养啊,所以她和小人共同归入难对付之列,是因为她不独立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这个解释是没有错的。第二种解释,把小人解释为襁褓中的婴儿,说女子与小人难养,是指从满月到周岁的小孩子是最难养的,我所说的,把小人单纯地理解成小孩子,说女人与小孩子有共同的心性,就是近则不逊远而怨,你对他太好了他对你不恭敬,你离他远了他抱怨,这也是一种理解。但是我个人更喜欢这一解,因为这一解更有性情,更贴近我们当下的人心所指,它像一种社会现象。所以说学术上有多种解释,我只认同我的这一种,但我不否认其他的存在。
于丹,不但不计“孔子蔑视妇女”的前嫌,还继续寻找着孔子言论的闪光点,言称要用《论语》给人心灵以阳光。在她心目中,孔子是朴素温暖的儒雅长者。“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就是这么一本语录。我们说孔夫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我讲的不是儒术,不是儒教,也不是儒学,而是作用于每个人心中的简单真理。《论语》是圣人的书,它淡淡的一句话就点破了你的心结”。
于丹以感性的解读,明朗昂扬的态度,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与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她说,《论语》的温度不烫手、不冷漠,略高于体温,千古恒常。“我听说某个地方有个‘问病泉’,一下子泡进去,就知道自己这疼那痒,问病寻药。孔子就是中国人的‘问病泉’,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于丹一再谦虚地说,以她的学养和阅历,真要作《论语》的讲解和辨析是“万万没有资格的”,“我所能承担的角色只是一个体验者,以身体之,以血验之,像两千多年中数以万计泡过这眼温泉的人一样,用自己的身体最敏感的病灶去承受温泉的恩惠”。
于丹:与2556岁的圣贤聊“心得”(3)
在品读《论语》中,于丹的讲解非常有特色,惯以女性感性的一面去解读《论语》中那些晦涩的语言,诸如“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耳顺就是悲天悯人,理解与包容”等意味丰富的句子不时脱口而出。
对于网络上的追捧,于丹自己比较低调,她表示,自己谈《论语》只是些个人心得。“诗无达诂。我喜欢的解读方式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我只是在讲一己之心得,我不认为自己是在解读《论语》,我是在讲《于丹〈论语〉心得》,而不是《于丹解读〈论语〉》,主词是心得,而不是《论语》。千颗心有千种所得,万颗心有万种所得。我讲的孔子肯定不是最权威的,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