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他一直到蛇年的7月才痛下决心,进而作出一系列“大蜕变”举动,石破天惊。
7月的一天,和田一夫在热海白石山庄董事会议上,宣布辞去八佰伴百货公司总经理(社长)职务,仅保留会长(董事长)名誉职务;总经理一职由原副总经理和田晃昌接任。专务董事(执行董事)原有3人,其中2人提升为副董事长,l人提升为副总经理。与此同时,八佰伴的高层领导由21人减为14人。减下的高层成员,另有重要安排。
总经理办公室由二弟晃昌入主。和田一夫另组的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在迎宾馆白石山庄临时办公,他出任八佰伴国际的总裁。晃昌主持的日本八佰伴百货改名为日本八佰伴,它在行政上隶属八佰伴国际。八佰伴国际又是所有海外分公司的总公司。
和田一夫觉得,应该把八佰伴的总部迁往香港,他的理由是:首先,香港是进军中国内地的桥头堡。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
亚洲的经济发展以日本为龙头。当日本生产成本增高时,部分产业必然会向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转移,它们由此而成为亚洲四小龙。当四小龙又遇当年日本的困境时,部分产业又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先行半步,中国(内地)和菲律宾等紧跟其后。
中国的国民人均收入还相当低,约300美元。但华南很多地区超过1000美元,而深圳则达到3000美元。未来中国的先进人经济发达的地区,是粤琼的北部湾到辽冀鲁的渤海湾的沿海地区,以及广阔腹地的中心城市。就中国的消费水平,处在黎明前的黑夜,但依其发展势头,黑夜即将过去。这个时候就应抢先进入中国市场,以其巨大的容量,开设10O0家八佰伴都不嫌多。
其次,香港本身,也大有潜力可挖。新市镇以及港九的大型屋村,可容纳几十间八佰伴分店。
第1号八佰伴在沙田开幕后,掀起了日资百货蜂拥来港抢滩的局面。1985年,崇光在铜锣湾设立分店;1987年,伊势丹在香港仔开设香港第2号分店;而UNT和吉之岛的分店双双在太古城开幕;1988年,三越在尖沙咀开设香港第2号分店。
它们都立脚于港岛九龙的繁华地,经营高档百货。和田一夫可继续奉行他的“间隙理论”圭臬,避其锋头,另辟天地。
据香港消费委员会统计,至1988年底,日资百货店共14间,数目不到全港百货店总数的0。2%,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30%。日资百货的总特点是规模大、货品多、管理优、服务佳。市场人士预测,日资百货在港前景乐观。
再次、香港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将八佰伴总部设在香港,远比在热海这个小城市优越。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信息中心、金融中心、海运空运中心、贸易中心。企业经营自由,资金进出自由,没有外汇管制,融资便利。香港有国际银行城之称,全球100家最大银行,就有80家在香港设立分行和办事处。单纯日资银行,1988年就有28家;日资控制的本地注册银行有2家;与当地华资联营的有2家;日资接受存款公司有36家;另有20家日本银行设立了办事处。
所有这些条件和关系,都可以利用。
东京的城市规模虽然比香港大,但以开放程度来说,它远不可称之为国际化大都市,而是个限制诸多、严重排外的“国际经济堡垒”。
事实上,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在1989年下半年已基本迁往香港,在八佰伴香港公司办公。
这个时候将八佰伴总部迁往香港,和田一夫遇到空前的压力。
1989年北京“六四风波”,引发香港股市急挫,迁册成风。由于海外舆论耸人听闻的宣传,人为的“恐共症”笼罩香港,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将注册地迁往百慕大等“安全岛”,与之伴随的还有大规模的移民潮。
和田一夫决定逆水行舟,继续奉行他的“间隙理论”。人退我进,八佰伴正好可在香港大展拳脚。
然而,和田一夫的一腔热血,却给香港的日资银行喷了一头雾水。和田一夫寻找日资银行的支持,日本银行家惊愕道:“你疯啦!这是什么时候?”
和田一夫在同胞处吃了闭门羹,却意外地获得香港首席财团、汇丰银行主席浦伟士的大力支持。浦伟士同样认为,过渡期和过渡后的香港,会继续繁荣。
和田一夫是抱着万一失败,从零开始的心理来到香港的。和田一夫是个在外人眼里没有生活情趣的人,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