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汉和帝(第2/4 页)
影逐渐消失在了远处。
刘肇瞪大双眼,死死盯着窦宪离去的方向,眼中闪烁着愤怒与不甘的火花。他紧紧握着拳头,由于太过用力,指节都已泛白。此刻,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仿佛有一团熊熊燃烧的怒火正在心中肆虐。良久,刘肇咬着牙关,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低沉而坚定的誓言:“终有一日,朕定要让你为今日这般目中无人、傲慢无礼的行径付出惨痛的代价!”
还有一回,刘肇在书房学习,窦太后突然前来视察。她见刘肇刻苦读书,心中却有了别样的想法。
“陛下如此勤奋,倒让哀家有些担忧了啊!”窦太后坐在凤椅之上,微微眯起双眸,语气之中带着一丝难以捉摸的意味,阴阳怪气地说道。她手中轻轻摆弄着一串佛珠,那圆润的珠子在她修长的手指间灵活转动,仿佛也透露出她此刻复杂的心境。
刘肇听闻此言,心中一紧,但面上却不敢有丝毫表露。他连忙起身,恭敬地向着窦太后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挺直身躯,朗声道:“太后,朕身为天子,身负天下苍生之重任,自当努力学习治国之道,以不负祖宗之期望、百姓之重托。还望太后莫要为此忧心。”说罢,他目光坚定地看向窦太后,眼中闪烁着自信与决心的光芒。
窦太后面色阴沉地哼了一声,那声音仿佛从鼻腔深处挤出一般,带着一丝不满和警告:“莫要学得太多,超出了你自己的能力范围!”她的目光冷冷地扫过刘肇,然后毅然决然地转过身去,宽大的衣袖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仿佛在空气中划出一道无形的界限。
刘肇站在原地,看着窦太后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他深知窦太后这番话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她害怕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得太快,从而威胁到窦氏家族长久以来所掌控的权力。
刘肇暗自握紧了拳头,眼中闪过一抹坚定之色。尽管窦太后对他有所忌惮,但这并不能阻挡他追求知识和成长的脚步。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终有一日能够摆脱窦氏家族的束缚,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
第二章:暗中布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肇对朝政的了解逐渐加深,对窦氏家族的威胁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窦氏家族树大根深,党羽众多,刘肇深知贸然行动只会自取灭亡。
在这艰难的处境中,刘肇意外结识了宦官郑众。郑众看似普通,却心思缜密,且对刘肇忠心耿耿。他深知窦氏家族的专横对朝廷和皇帝的危害,决定全力帮助刘肇。刘肇与郑众在私下里逐渐建立起深厚的信任,郑众成为了刘肇在宫廷中最得力的助手。
而在皇室宗亲中,清河王刘庆与刘肇关系密切。刘庆经常找借口入宫,与刘肇在夜深人静时共商大计。刘肇一心想要铲除窦宪,却又担心借书之事走漏风声,于是让刘庆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汉书·外戚传》。夜里,刘庆怀揣着书悄悄进入内室,交给刘肇。刘肇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试图从中寻找对抗外戚的方法和智慧。
同时,刘肇秘密命令郑众搜集历代扳倒外戚势力的故事和策略。郑众凭借着自己在宫中的人脉和机灵,巧妙地避开窦氏家族的眼线,四处打探消息。每当有了新的发现,他都会在无人察觉的时候,悄悄告知刘肇。
刘肇在暗中也没有闲着,他努力学习治国之道,观察朝中大臣,试图分辨哪些是真心为国,哪些是窦氏的走狗。
永元四年(92 年),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却出现了奇异的日食。位列三公的司徒丁鸿借机上书,暗示刘肇是时候行动,铲除窦氏。刘肇看到丁鸿的上书,心中激动不已,他感觉,改变命运的机会或许就要来临。
但刘肇并未被冲动冲昏头脑,他深知窦氏家族的强大,这场战斗必须精心策划,不能有丝毫差错。他与郑众、刘庆以及丁鸿等心腹之人在密室中反复商议,分析窦氏家族成员的弱点和宫廷禁军的部署。
刘肇决定,以“到白虎观讲经”为借口,移驾北宫章德殿。他任命丁鸿为太尉兼卫尉,掌控宫中禁军,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做好准备。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刘肇和他的支持者们如同黑暗中的猎手,耐心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
在准备期间,刘肇曾遭遇过一次危机。窦氏家族似乎察觉到了一些风吹草动,加强了对刘肇的监视。
有一天,刘肇在书房与郑众商议时,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刘肇和郑众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陛下,莫慌,我去看看。”郑众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口,透过门缝观察。
原来是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